24年,赖声川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
2024-01-30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2024年1月30日,上海——《如梦之梦》专属版发布会在上剧场举办,为2月2日至4日即将到来的本轮演出倾情预热。华人戏剧家、上剧场艺术总监、《如梦之梦》编剧及导演赖声川,著名制作人、上剧场CEO丁乃竺,《如梦之梦》专属版服装造型设计黄薇,以及《如梦之梦》专属版演员倪妮、文章与樊光耀受邀出席本次发布会,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创作、制作与演出一场“梦”的故事。《如梦之梦》24年来常演出不衰,这也是赖声川耗时数年写给上海的一封情书。

  ◆  上剧场成为赖声川戏剧之梦的“主场”  ◆  

2000年5月,《如梦之梦》在台北艺术大学首次公演。2002年,香港话剧团首次将《如梦之梦》制作完成,在剧场进行职业演出。2005年,由表演工作坊和台北艺术大学共同制作的《如梦之梦》在台北演出。2013年,《如梦之梦》来到大陆。十年沉淀,2023年,《如梦之梦》专属版在上剧场的舞台诞生了。在长达8小时的演出中,两辈子的故事缓缓展开,梦与现实相互交错,观众跟随演员一道从20世纪末回到20世纪初,从亚洲到欧洲,从生到死,从痛苦到解脱的可能性,以“全景式”的视角见证一段段曼陀罗式的环绕人生。

赖声川在《如梦之梦》中开创了环绕剧场的先河。他大胆地把观众席放在舞台中央,形成“莲花池”的景观。这个颠覆性的舞台设计灵感来源于赖声川在印度菩提伽耶的一场旅行。一个特别的灵感应运而生——把观众放在舞台中央,演员绕观众而行。也正是在这段旅程中,曾经的生命经验、听闻的故事全部连结在了一起,赖声川曾将这一创意与作品诞生的过程比作一场“人生经验的小火慢炖”。

2023年,这场“环绕剧场全景式生命史诗”经由上剧场团队全新制作。在《如梦之梦》专属版中,上剧场特有的“圆形莲花池”自身即可整体旋转,再与绕场而行的演员们相配合,观众置身其中,便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看尽人物生命的循回流转。

上剧场的侧台很小,实现全国最小的一个舞台上的“莲花池”,创作中势必要“舍”出更多。丁乃竺说,2023年首次推出如梦专属版,挑战极其之大。当时,又是新冠首阳的高发期,对这样一部鸿篇巨制般的作品,每一个演员的身体状况都是“牵一发动全身”。好在上剧场演员不辱使命,完成了专属版的首轮演出,作品表现力风评极高。

“24年,对我来说,就是做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梦。这部剧我加起来看过不下100遍。每一幕,每一个细节,当年是怎样产生的,我几乎历历在目。有时,人有人的命,戏也有戏的命。原本以为,我们绝不可能在上剧场完成这么一个舞台造景如此之大的宏大叙事作品。现在反观这个如此微型的莲花池,却是这部作品最亲切的一个呈现。感觉演员、观众以及舞台内外,融为一体。上剧场其实就是它最好的载体,这里就是我们的主场。”导演赖声川说道。

此外,有“时尚教母”之称的黄薇特为《如梦之梦》专属版担纲服装造型设计,她为200余个角色打造了400余套服装和造型,风格跨越古今东西,其中即包括融入了非遗技艺的“顾香兰”旗袍,令人炫目,为《如梦之梦》专属版增添一大看点。

  ◆  用一部剧呈现一座城市的符号  ◆  

本轮《如梦之梦》专属版将由倪妮、文章、樊光耀、凤莉、赵晓苏、宗俊涛近30位演员再聚舞台,共同编织这一结构精巧、虚实并生的“连环梦”。作为上剧场的年度“封箱”演出,《如梦之梦》专属版将向观众递出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

今年是倪妮再度出演“顾香兰”,在她看来,“顾香兰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角色,她的人生起起伏伏,爱恨交织,在华丽的外表之下有着坚韧的底色,是个有传奇色彩又富有魅力的女人”,而她也正是带着塑造角色的强烈欲望投入其中。

早在2019年,倪妮就曾出演同样由赖声川编剧、导演的话剧《幺幺洞捌》,在其中一人分饰两角。此前,倪妮还与赖声川和丁乃竺共同担纲会昌戏剧小镇戏剧发起人,为会昌戏剧季热情发声,期望将舞台的魅力与戏剧的力量传递给观众。

倪妮表示:“希望观众能再给我点时间,在戏剧舞台我还是个新人,还需要慢慢沉淀。通过我自己的切身感受,话剧对人的精神上的支撑非常重要。我一直希望舞台剧能让更多人熟识,更多舞台剧演员可以被人们认识。我也希望自己能在推广戏剧的道路上做些尝试和努力。”

投入创作近40年来,赖声川对于戏剧与人生的探寻从未停歇。月初,赖声川与丁乃竺参与筹划的会昌戏剧小镇正式开幕。江西会昌是赖声川父亲的家乡,为此处打造戏剧小镇是他多年以来的梦想,倾其所有为国内的文化创意生态赋能。

在赖声川看来,当下社会的戏剧观众仍在不断增长,去剧场看戏已成为一件比以往更正常的事,而戏剧也正是一颗救赎精神世界的良药。

赖声川剧透了《如梦之梦》顾香兰天仙阁的位置,按照历史考据就在黄浦区的福州路一带。赖声川说道:“上海为我的创作,带来无穷的力量。《暗恋桃花源》创作之初,我还没有来过上海,那是一个我想象中的,父辈心目中的上海。之后,《如梦之梦》《隐藏的宝藏》《幺幺洞捌》无一例外,都是我记忆中或者我经历中的逐渐丰满起来的上海。她逐渐成为我创作的‘主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