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破圈|穿云而过的龙,是历史的风雷
2024-02-01 文教

受访者供图

杨晨毓心中的“国风”


“国风”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心怀敬仰的精神,且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坚定自信的心。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438条“龙”惊艳了上图东馆,这是最近龙年生肖大展上的奇观。其中,就有95后画家杨晨毓一幅酣畅淋漓的作品《云》。这位“画龙高手”名为画龙,实为画云,通过“云从龙,龙起则云生”来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国风破圈”要“先立后破”,这是杨晨毓一贯的做法。在她的很多国风题材作品中,画中形象大多有出处可循,基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

 ※ 画一条“有出处”的龙 ※ 

在上海图书馆东馆的龙年生肖大展中,悬挂于图书馆大厅C位的是生于1997年的青年画家杨晨毓的作品《云》,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细细去品,这幅龙年生肖画却是大有来头的。

首先是云。明明是生肖大展,杨晨毓却独辟蹊径,那画上之龙固然很精彩,但其实更大的看点还是龙身旁的云彩。杨晨毓解释,既然有“云从龙,龙起则云生”的古言,那么龙和云其实从来就密不可分,要画好龙,把云画好同样很重要。

耐人寻味的是,杨晨毓笔下的云都是有出处的。在动笔之前,她特地从上海图书馆借来《中国历代云纹纹饰艺术》加以研究。云纹自古就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代表,几千年来,云纹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规整的过程。最原始的是旋纹,就是画个圈一笔带过的样子。到了商周就有了云雷纹,此后先秦卷云纹、汉代云气纹、魏晋流云纹、隋唐以来的朵云纹和如意云纹,都一个比一个复杂,以至于到现在成了大家普遍公认的云纹的样子。

《云》创作的初衷就是让一条龙从各朝代的云纹中“穿云而过”,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突出特性。当然,那条生龙活虎的龙也是有出处的。杨晨毓告诉记者,为了让龙的底蕴更为扎实,她参考了很多古代龙纹样式,包括《石函那吒追杀龙王拓片与线图》以及陕西出土的西汉青龙纹瓦当上的龙纹样式。杨晨毓将这些古代龙纹元素进行提炼,再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作,最终形成了这幅底蕴不浅、创新有度的龙年生肖图。

 ※  “国风破圈”要“先立后破” ※ 

过去形容一个人博学广识,就会说他“言必有出处”。而在杨晨毓看来,说话要这样,绘画更要如此。任何抛弃了传统的艺术创新,最多也只能是不着边际的天马行空,是走不长远的。

在创作龙年生肖图之前,杨晨毓曾经有过一个中国民乐主题的绘画系列。她破天荒地将《茉莉花》《彩云追月》《在银色的月光下》《苏南小曲》和《霓裳羽衣》等著名的中国民乐绘成抽象画,确实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杨晨毓说,这组画作出自深厚的传统基础。最大的基础就是那些令人心旷神怡的优美的中国民乐。音乐和绘画作为艺术的两个门类,其实内涵是相通的。抽象艺术大师康定斯基甚至还在他的名著《点线面》里专门提到音乐和绘画的关系。在创作时,杨晨毓就加入了她对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的理解。尤其是在那幅《苏南小曲》中,让人分明看到了《富春山居图》的影子。

从小在西安长大的杨晨毓其实在大学里学的是音乐,她能弹一手好钢琴,在学校里主修的又是单簧管,但是绘画是她从小的爱好,她对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始终一往情深。这些音乐和绘画的体验在杨晨毓身上如此有机地融合,使她创作起来能自如切换,如鱼得水。“我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种叫‘通感’的感觉,也要让大家知道任何艺术的触动都是有原因的。”

“画必有出处”,也是杨晨毓对于现在火爆的“国风破圈”之风的一种看法。她认为,现在有一些国漫画家过于随心所欲了,他们笔下的人物虽然穿着汉服,“仙仙的”,但是面孔上那水灵灵的大眼睛,尖尖的小翘鼻,显然还深受日韩动漫的影响。他们对于中国传统绘画还是少了一些研究,对于“所谓国风究竟是什么”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自己也没有想明白。“‘国风破圈’,还是要先立后破,只有搞清楚国风究竟是什么样的,才可能有所创新。”杨晨毓说。

 ※ “国风破圈”要摒弃“AI依赖症” ※ 

目前杨晨毓绘画时基本上都在平板电脑上进行创作。尽管她是一个颇为传统的人,但是对于新的绘画手段,她并不那么排斥。

在平板电脑上创作,在杨晨毓眼里首先就是便捷,可以随时随地画,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当然软件里的各种绘画效果,也大大提升了杨晨毓的创作效率。在杨晨毓看来,这也会给“国风破圈”带来很多的可能性。这个要破的“圈”就是传统艺术圈,要让传统艺术和当下的时尚审美相结合,而当下一个时尚就是高科技,这种具有“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生活令人神往,所以在电脑上作画显然有助于拉近艺术和观众之间的距离。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现在有的画家患上了“AI依赖症”,在绘画时大量使用诸如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虽然明面上说是“辅助创作”,但其实很多作品都是由人工智能直接生成,一幅国风作品也不知道是画家自己画的,还是机器人画的。在杨晨毓看来,这是危险的。“因为无论AI如何发展,其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是没有灵魂的。画家还是应该充分地主导创作,不要成为人工智能的附庸。”

直到现在,杨晨毓有时还会在纸上作画,她特别喜欢黑白色的白描风格的作品。在她看来,这些工笔画的线条勾勒流畅而具有装饰感,也可以让自己绘画运笔更为娴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