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探源|古蜀文明何以“星耀中国”?
2024-02-0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三星堆不是一个独立的或者外来的文明,它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和多元一体。这也是上海博物馆此次花巨力举办“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最想告诉观众的。展览策展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馆员胡嘉麟在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站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三星堆也可以帮助揭开很多中华文明的未解之谜。

  ◆  三星堆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  

在中国各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三星堆的文物是独树一帜的。尤其是那些青铜或黄金的面具,大多呈现出突眼、大耳、高鼻、阔嘴等特征,和其他地方出土的面具很不一样。所以长久以来,很多人一直认为三星堆文明是独立于中华文明之外,甚至有一种更夸张的说法是,三星堆是外星人文明。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研究馆员胡嘉麟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对三星堆的误解。中华文明的每个遗址出土的文物都会有自己独有的特征,但是它们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星堆也不例外。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胡嘉麟和团队在遴选文物的时候,着重挑选反应遗址间相互关联的出土文物。他们这一选就选了全国11个省份的28家机构的文物,文物分布面之广,连团队成员都感到吃惊。“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出三星堆与其他各地文化的联系多么密切了。”

具体而言,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一件2001年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的“十节玉琮”。玉琮是典型的长江下游良渚文明的器物,竟然在三星堆金沙遗址里也出土了,“这就说明,当时长江上游和长江下游文化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展览中还有不少“玉璋”。玉璋是典型的山东龙山文化的器物,在三星堆里也有发现。

三星堆与其他文化的这种联系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胡嘉麟提醒记者注意,这次展览的一件展品“竖披发青铜人像”是极其重要的。其他不说,仅看这个小立人穿的衣服是“右衽”,这就和当时的中原文明保持了一致,因为当时胡人的衣服一般是“左衽”。

胡嘉麟表示,他们举办这个展览就是想向观众呈现中华文明的兼容并蓄和多元一体,呈现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特性。由于三星堆和金沙古蜀文明吸收了中原和北方地区的其他文明和文化,它的后期,也辐射到了长江中下游文化,所以希望把它们全部联动起来。

  ◆  三星堆解答了中华文明很多未解之谜  ◆  

还说那尊“竖披发青铜人像”,很多观众就觉得这人像和之前所见到的很不一样。其肌肉发达,臀部翘翘的,显得很是鲜活。所以这几天这“翘臀小立人”成为网红,观众排起长队,争相与其“合影”。 

应该说,这尊人像确实与众不同。人像臂膀上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尤其发达,胸肌也不弱。这样放在今天绝对是一个健身达人。胡嘉麟告诉记者,观众愿意将“翘臀小立人”与现实中的真人进行比较,这本身也就说明青铜人像的“写实性”。

过去国人谈古人的“写实主义”是没有什么底气的。一种几乎共识的观点是,中国先民和古人比较擅长写意,写实几乎是没有的。于是,“写实主义来自西方,是真正的舶来品”这一点也没有人可以反驳,直到“竖披发青铜人像”的出土。“这说明三星堆的先民对人体的构造已经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胡嘉麟说,“写实主义并不来自西方,中国几千年前就有自己的写实主义。”

胡嘉麟说,中国古代雕塑的传统不注重写实,尤其是人物形象。此前秦始皇兵马俑百戏俑坑出土的一件陶俑,因其写实的肌肉线条,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受到西方的影响。但在长江流域的湖南地区,曾出土过很多青铜酒器,比如四羊方尊、猪尊、象尊都是非常写实的青铜艺术,跟中原地区崇尚抽象的青铜艺术风格有着较为明显不同,学者认为商代晚期长江流域的青铜艺术是偏写实的艺术风格,而长江流域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种写实的青铜人物造型,恰恰可以更新人们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认知。

解决中华文明未解之谜的还有这次来的“金面具”。过去有观点认为,黄金等铸造技艺来自西亚。但是这个“金面具”说明,起码从商代晚期开始,中国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黄金技艺。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是金矿的寻找。第二个就是黄金的铸造。胡嘉麟说,这个“金面具”的工艺非常精湛,面具不小,和真人的面孔一般大小,但是却薄如蝉翼,只有几十克重。这“金面具”怎么能做得如此精致呢?有专家推测,该件金面具铸造之初应该也是附在其他人面形器之上,现在看到的是它脱落后形态。“面具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极具标志性的一种器物,学者研究认为像金面具、大面具、青铜面具都具有沟通天地神灵的功能,是三星堆人祭祀当中非常重要的礼仪性的器物。”胡嘉麟说。

  ◆  一定要先清理再谈修复  ◆  

近几年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大学等上海文化机构参与了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及文物的修复工作。这次展览有不少文物都是上博修复完成的。不过胡嘉麟告诉记者,现在他们并不希望将自己的工作称为“修复”,称“清理”更为恰当一些。因为这和三星堆金沙遗址先民祭祀的礼仪有关。

按照胡嘉麟的说法,三星堆先民在祭祀完成之后,喜欢将祭品打碎之后混合掩埋。这就造成一个局面,有可能一个祭祀坑里的残件有一部分在另一个祭祀坑里。如果仓促修复,那很有可能张冠李戴,对文物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现在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清理,把一件件的残件清理出来,日后再看如何修复。”

在展览中有一件2021年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八号祭祀坑出土的“辫发青铜人头像”。记者注意到这个人头像侧面被挤压得很严重,已经发生了变形。但是文物工作者还是保留了其出土时的原始样貌。因为经过扫描之后发现在头像里面还藏着“秘密”。“通过扫描之后发现它头顶还有个眼形器卡在里面,取不出来,因为下面已经变形了。当时可能是把损坏之后的大型青铜人像和小配件就地掩埋了,所以跟三星堆祭祀坑形成有关,学术界对此还在探讨。”胡嘉麟说。

胡嘉麟还谈道,上海身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迎接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他相信通过此展作为窗口,能让国内外的观众走进三星堆和金沙,激起他们对于古蜀文明的好奇心和兴趣。“可以说,这是我们办展的初衷。”“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的四川和上海,通过江水相连,共同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如今,“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的举办,呈现着古蜀文明何以“星耀中国”,更将两地紧密联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 常鑫/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