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Walk过新年,“城市考古”发现有底蕴的上海
2024-02-06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就在很多人以为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无古可考”的时候,一些新发现颠覆了认知。比如秦始皇和上海也有些许渊源,而南京路上的各个时期的窖井盖也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新年到来之际,新一期行知读书会邀请到了《上海新发现:海派城市考古》的两位作者朱一宁、丁广吉,与读者“考古上海”的故事。

上海绝对是“有古可考”的。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而即便是成为大都市的今天,上海依然有很多秘密等待人们去探索。最新出版的《上海新发现:海派城市考古》就揭开了一些秘密。两位作者用33张打卡地图、62张历史地图、59张史料图、50张独家制图、291张独家摄影,配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带领读者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上海。

“其实上海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条马路,每一片街区,都充满了故事。”朱一宁说,2022年初,上海提出了打造‘海派城市考古’的大IP,他们便开始行动,研究并撰写了一系列“考古”上海人文和历史的文章。这本书应该是这些文章的合集,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可以跟着一本书,就能CityWalk大上海,从了解这座城市开始,进而热爱这座城市。

有意思的是,虽然朱一宁和丁广吉做的是“城市考古”,但两人都是理工科出身,不过这也增加了他们考古的严谨性。每次调研考察前,他们都会先行进行大量的桌面研究,确定调研计划。考察归来后,立刻和团队复盘,进行所有素材的整理、数据归档和分析工作。团队还聘请了一位远在英国的研究员,从英国国家档案馆,将珍贵的上海历史地图和各种史料,多次查阅、调档、归类,传回国内。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了很多重要发现。两位作者曾在上海奉贤区西渡街道灯塔村寻找秦代“古秦塘桥”,在地理位置信息缺失的情况下,地毯式搜索,最终找到这一区域内“秦皇驰道”上留存的唯一古桥。他们自己也没想到,上海竟然与秦始皇有点关系。再比如“宝山区”为什么叫“宝山”呢?据他们的考证,这个名字其实与吴淞口的航运历史有关。古代,吴淞口商船繁忙,然而风浪恶劣之时,常有船舶撞岸,于是在明朝永乐十年(1412年),在港口处修筑了一座土山,上燃烽火,类似于现在的灯塔,港口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这座土山后被赐名“宝山”。

随着两位嘉宾的讲述,在场的读者也仿佛穿越了时空,真切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和历史积淀。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