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持续为童食健康发声,呵护青少年成长
2024-02-1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将目光聚焦在童食健康话题。就在上个月,她提交的《关于关注童食健康,预防儿童肥胖性早熟蔓延的提案(02197号)》荣获了2023年度全国政协好提案。

  深入调研,发现童食健康相关问题  

去年,郁瑞芬提交到全国政协的提案涉及“童食健康”,今年她又准备了一份提案《关于推动幼儿园、小学建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的建议》也提及了食育课程。

那么,郁委员为什么如此专注童食健康话题呢?她解释说,膳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也是儿童、青少年成长不可或缺的必要支撑。

2021年开展的“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显示,我国6-7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26.5%,高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的19.0%,也明显高于2012年的16.0%,呈现持续高增长的趋势。

另据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调查,儿童性早熟发病率为0.43%,预计涉及儿童超53万人。性早熟不仅会影响儿童的骨龄发育,影响身高,也会导致早衰,面临更高的生殖肿瘤疾病风险,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大影响。

“儿童肥胖、性早熟除遗传、环境等诱因外,饮食不当、营养过剩是公认的‘罪魁祸首’。我们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儿童、青少年自我成长形成健康、科学、积极的影响。”郁瑞芬表示。

身为食品行业的一员,调研相关问题对郁瑞芬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在调研中发现,有调查显示84.8%的家长倾向于给孩子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食品,但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此外,“儿童食品”缺乏专项的法律法规保障。现有法规、标准多针对“婴幼儿”群体(0至36个月的婴幼儿)。2020年5月虽然发布了《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但不具有强制性,且质量指标偏少,也缺乏相应的依据。

郁瑞芬指出,“儿童食品”有待规范、安全。市场上的 “儿童食品”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策略,其配料表、添加剂以及工艺等方面,并未科学地从儿童食品安全、健康出发。

她呼吁,在幼儿园、小学建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开展丰富的食育活动、加强学校食育与家庭食育的联系,全方位强化对孩子的饮食文化教育,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给出建议,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现和提出问题容易,但给出好的建议着实费了郁瑞芬不少脑细胞。恰逢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中要求:增加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品供给,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使用便利。她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契机。

“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儿童食品安全健康工作,从立法、标准、产业、教育等层面多措并举,推动儿童食品向更高质量发展。”郁瑞芬建议,要填补“儿童食品”分类分级及相关法律法规空白。她建议,在《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制订专门针对儿童食品安全健康的法规及实施细则;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组织儿童食品安全专家、科研院所、高校、标杆食品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儿童食品国家标准,明确儿童食品的专门分类,对儿童食品的营养成分、添加剂要求、包装标识、营销宣传、质量指标等进行明确规定。让监管部门执法有据,有违必查;让食品产业市场主体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让消费者明明白白选择,更好地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她还建议制订“儿童营养膳食指南”,即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由中国营养学会牵头发布“中国儿童营养膳食指南”,围绕儿童不同生长过程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儿童健康食品领域的创新研究。政府对儿童食品相关的产学研课题,给予更多政策和经费支持,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长需要。

她更一针见血地指出,要加大监管力度。重点加大对标称“儿童食品”的质量问题、违规添加、虚假夸大宣传等行为的监管力度。且鼓励研究机构、学校、社会公益机构等,积极开展儿童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建议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增设4—12岁儿童的食品健康科普课程;呼吁食品研究机构、儿童公益机构走进校园,面向儿童、老师、家长设计针对性课程;各地青少年儿童公益基金会应吸纳专业社会力量,积极联动学校、媒体,鼓励志愿者广泛参与,通过多种生动、易懂、易传播、受欢迎的形式,推动儿童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她的提案荣获2023年度全国政协好提案。这给了她继续关注此类话题的信心。记者了解到,全国政协好提案的含金量极高。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年度好提案评选办法(试行)》和《2023年度好提案评选工作方案》,好提案总量为年度提案总数的1%左右。经70家提案承办单位推荐,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综合考虑推荐情况、提案质量、提案者覆盖面等,共评选出58件年度好提案。

  成立专项基金,推动各界关注青少年健康问题  

事实上,郁瑞芬这些年不仅从言语上关注童食健康,也通过各类行动积极推动各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郁瑞芬介绍,她所在的企业成立了上海市儿基会·来伊份童食健康专项基金。

据悉,截至2023年12月31日,“童食健康·快乐课堂”项目以上海地区为主要开展区域,走进幼儿园、小学、暑托班进行授课,开展讲师志愿者入校授课及零食博物馆研学服务共计160余场。服务学校涵盖45所幼儿园、小学,涉及全市6区。其中以松江区为代表,服务幼儿园、小学31所,覆盖松江区公办小学超90%,近一万名学龄儿童受益。

2023年秋季学期,该专项基金又携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专项基金(后简称“免费午餐”)合作,为免费午餐全国开餐学校免费提供乡村教师课程培训、课件及教具物料内容支持。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5所免费午餐开餐学校申请并开展童食健康课程授课。

去年5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慈善榜在北京发布,“童食健康”项目荣获“年度慈善项目”。

去年9月15日至9月17日,“童食健康”项目代表上海市19家基金会组成的上海展团一同亮相第十届中国慈展会现场。作为儿童代表类项目,在慈展会现场设儿童互动专区,三天累计接待200余人次。民政部副部长张春生与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李雅平莅临上海展区并对“童食健康”给予高度的认可与赞扬。

“今年,我将持续关注乡村振兴、童食健康和民营经济发展等内容。”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郁瑞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