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让教学不再枯燥,“魔法老师”带学生体验物理的浪漫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因为一段“雷神之杖”的物理实验视频意外走红,夏振东成为粉丝数超百万的“网红教师”。幽默有趣、让人捧腹的课堂实验,生于1993年的初中物理老师夏振东被很多网友称为“别人家的老师”,网友甚至留言:“我要重新再上一次物理课。”坚持设计有意思的物理实验,在夏振东看来,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物理之美。
// 除了学生,家长也是忠实粉丝 //
“第一个实验,是我从未在外公开表演过的实验。”在上海科技馆的一场活动上,夏振东在台上一连演示了10来个实验。记者看到,台下不少都是慕名而来的忠实粉丝,大部分都是青少年和家长。
“我能用意念让杯子碎掉。”这场“夏老师的魔法课堂”上,他让随机抽上台的几位小朋友“助理”戴上手套,跟着他一起,举起几个杯子,明明没有碰到,杯子却在他念念有词的“咒语”下真的爆裂了。“原理很简单,就是热胀冷缩。”
“第二个实验,是展示一下夏老师的平衡术。”夏振东演示了个受建材市场老板启发的实验,不用尺量就将一根2米长的水管切割成均匀的1米,怎么找到中间点?一根手指支起来,管子左右平稳了,就是它的平衡点。“这是重心平衡的原理,凡是形状规则的东西,重心的位置就是几何中心。”
他又邀请了几位小朋友上台,大家一起玩起了“让可乐瓶斜立不倒”的游戏,诀窍就是喝掉一点可乐。“可乐喝掉一点后,上面是空的,重力都集中在下面,当重心变低,物体的稳定性就会变高,斜着也一样能立住了。”夏振东说道。
“学物理到一定程度,就能掌控一些事物。”一连几个实验做下来,夏振东这样的发言显得极为可信。他继续展示了自己“与重力对抗”的“魔力”——一个软绳放进一个空奶瓶,吹一口气,倒过来的瓶子居然就被直接吊了起来。教会“徒弟”之后,他大方地揭秘:“因为我靠摩擦力巧妙地做了个反重力场,让重力消失了。”
“力学在物理学中举足轻重。”他告诉在场的大朋友小朋友。除了重力,物理中还有反作用力。夏振东自制的滑板靠的就是这一原理,一个板凳,一个灭火器,加一个普通滑板,他为自己做了一个“喷气式滑板”,推进装置是灭火器。看着他坐在小板凳上靠着灭火器喷发的反作用力在台上表演“甩尾”,还戏称“感受到了一种推背感”,台下的观众们都笑疯了。
// 有点中二,只为展示物理的浪漫 //
这些都不是夏振东最爱的实验。他最爱的依然是他在课堂上演示过的,让他在学生们中“一战成名”的“特斯拉线圈”。“很符合我的中二魂。”他笑着告诉记者。“以雷霆击碎黑暗!”现场当夏振东亮出“法杖”时,台下的观众们立刻叫起了这个口号。“我们都看过!”不仅是孩子,连家长们都变得异常兴奋。
在那互联网爆火引发数百万网友点赞的视频中,作为“执杖人”的夏振东身批黑色斗篷,从讲台后“冉冉升起”,手持自己用废旧材料改造成的“雷电法杖”,“一杖”指向教室里吊挂的灯管,口中念着“以雷霆击碎黑暗”,一条电弧便在“法杖”顶端出现,瞬间点亮了灯管。在学生们的笑声和欢呼声中,他还大方邀请同学上台接任“执杖人”一角,并顺势讲解起这一现象背后的“特斯拉线圈”知识。
“设计这个实验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能看到全天花板的灯都跟着自己闪,简直太帅了!”夏振东得意地告诉记者,后面“法杖”还会更新,“想做个无线的,跟充电宝一样,走到哪儿电到哪儿。”
除了“雷电法杖”外,夏振东还在网络平台分享过不少其他创意实验视频。比如用电池点燃钢丝棉讲解电流的热效应,用“激光武器”打破气球讲解激光的原理,炫酷无比;为了讲解干冰升华营造出了一片氤氲云雾,缓缓探头亮相引起学生哄堂大笑的实验课更是被逗乐的网友们誉为“仙界物理课”。
至今,夏振东所做的创意实验已经有将近100个了。他的奇思妙想和激情依然没有褪却。“你不觉得物理现象很迷人吗?”他做的“激光武器”实验,因为“成本有点大”,只在课堂上演示过一次,但他一直记得空气中的灰尘所显现出光束的那一刻,“就是形容丁达尔效应的那句话,因为丁达尔效应,所以光有了形状。多浪漫啊!”
// 启蒙学生,练断500多根筷子 //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夏振东最希望的是让学生也能感受到物理的浪漫。“假设物理的美是100%,我用语言描述可能仅展现出20%的美,通过物理实验,我能展现出它80%的魅力。我想把物理的美展现得更多一些。”
夏振东学习物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初中老师的启蒙。“我的初中物理老师也是很有趣的人,他会做很多物理实验,并且吸引你去思考它背后的原理,就是那时给我种下了一粒种子,慢慢生根发芽。”夏振东说,这和分数没关系,这是对物质本源的好奇心。
2017年,初出茅庐的夏振东来到江西景德镇市第十三中学带了人生中的第一届学生。当时班上学生成绩不太好,怎么让同学们对物理产生兴趣呢?他想了很多办法。而当他第一次将“烧不破的气球”实验带进课堂的时候,他发现,课上经常打瞌睡的学生都抬起了头,眼里有了光。“有点苗头。”这之后,夏振东就开始坚持在自己的物理课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一年之后,学生们的成绩真的有了很大提升。
夏振东的所有实验,都是自己原创,很多实验会不停地改进和更新。一个讲述惯性原理的“隔空断筷”实验,他练断过500多根筷子。“特斯拉线圈”是他最爱的一个实验,不仅仅是因为够“中二”,也是因为花费了最多心血。光是策划就用了一年时间,研究器材用了半年。实验用到的法杖,其实是从废品站淘来的窗帘滑竿,为了固定特斯拉线圈,夏振东亲自用切割机打磨出了铁片。
道具也多是平时零零碎碎积累的。在夏振东的家里,有一个房间专门用来放置这些实验用品,这个引发学生科学梦想的“造梦场”里,小到气球,大到轮胎、电动真空泵,如同一个仓库。夏振东有一个表格,会把一些生活当中的东西记录下来,在适合的时候应用到实验当中。“物理本来在生活里面就无所不包,我也希望通过实验拉近学生跟物理的距离,让他觉得他自己在家里也能做,所以会尽可能地用一些他们常见的东西来做。”
// 上课就是爱好,希望带来科普价值 //
最开始将科学实验的课堂视频放到网上,夏振东只是想分享自己的生活。“我认为上课就是我的爱好,其实同时我也分享了一些其他爱好,但没想到那么多网友会来看我的课,评价也还不错。”夏振东说。
喜欢玩轮滑、喜欢看魔术、喜欢摄影,夏振东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我还是一名轮滑教练。”这也是他给自己做出“火箭滑板”的原因。拥有百万粉丝,点赞数超亿,成为“网红教师”,夏振东觉得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但学生们却都觉得很骄傲。
“他们比我还膨胀一点。”他笑道。“如果这样能更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那我觉得挺好。”夏振东说,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形式吸引到他,再给到他丰富的内容。“让他既感兴趣又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在夏振东看来,教育者的字典里不该有“差生”这两个字,而“失败”,也应该是老师需要教给学生接受的。“站在讲台上,我就认为所有的学生未来都具有可能性。”他让学生尝试“筷子提米实验”,特意不告诉他们怎么操作,有1/3的学生无法成功,但也有2/3的学生在数次失败以后成功完成,“我的目的就是想让他们体验一下失败。因为科学家也不能保证每次实验都成功,失败是正常的,不要害怕失败,多尝试。”
“‘网红教师’是别人给我的一个标签,我把它看作是一种赞美,但它不是我努力的方向。”夏振东告诉记者,90后是在信息化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接触到的东西更多,“我只是将传统的物理实验用一些比较新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条路挺适合我的,我也很开心,有些成就感,能有一点科普价值,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