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出台登记管理改革若干措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2月26日上午10:00,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每月一访”活动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相关负责人发布并解读了《深化经营主体登记管理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
五个方面21条举措,直面企业具体诉求
“上家搬走的时候没有去办注销手续,因为同一个地址没办法开两张执照,就招不到新的承租方。4000平的场地一直空着我们很着急。所以我们就找了市场监管部门,希望他们能帮我们想想办法。”上海海锦房地产有限公司紫荆广场副总经理陶伟说。
有这种情况的不止紫荆广场这一家。市市场监管局在走访楼宇、商场中发现,很多承租方搬走的时候没有做好“收尾”工作,给管理方新一轮的招商造成了很大困扰,他们迫切地希望市场监管部门能够帮他们打破僵局。
市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基层业务骨干在法律和实务层面围绕上述企业诉求开展研讨,论证了“释放同一场地登记资源”的风险性和可行性,最终形成了《措施》中的第12条:原经营主体已搬离但未及时办理住所变更登记,产权人或其授权人出具原房屋租赁关系解除的证明的,登记机关可以将该场所登记为新入驻经营主体的住所。
其实,远不止第12条,《措施》里的许多措施都是市市场监管局通过走访、座谈、调研、12345热线梳理等渠道,收集的“一手“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直面企业诉求的这20余条措施。
相较以往,这次《措施》关注的问题看起来更具象了。比如,登记的场地资源释放、企业公章丢失等都是具体操作问题,但却是集中反映的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对营商环境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经营主体。他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所以,这次登记管理改革,我们把企业的合理诉求作为改进工作的切入点,了解他们的诉求、痛点,把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目标,从而缩短政策与企业感受度之间的温差。”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彭文皓说。
聚焦企业高频事项,拓宽经营主体覆盖面
据分析,“上海企业登记在线”“电子营业执照”等都是企业在日常办事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聚焦企业高频使用和访问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也是这次市市场监管局创新经营主体登记改革的一个方向。
去年5月,“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上线,截至目前,各类企业使用在线平台全程网办办结登记业务达36余万件,其中,新设企业全程网办率达90%以上。《措施》全面提升“上海企业登记在线”使用感受度,服务对象覆盖到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全类型经营主体,开通移动端应用服务。同时,还将持续探索境外投资主体在线身份认证方式,拓展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上通道。
“原来,我们知道有‘企业登记在线’这么个平台,但是一直没用过。这次,因为股东和法定代表人都在外地,所以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用了这个平台,外地股东线上完成了认证身份、电子签字,整个过程很顺畅,当天就提示我们的法定代表人可以用手机下载电子营业执照。“上海云寓物联网有限公司鲍雪罡说。
此外,2021年起上海开展企业名称申报承诺制改革,推行计算机自动比对智能化审查。但仍存在一些申请人在网上申报时因不了解规则遇到困难的情况,他们希望能推荐一些可用名称供参考。
对此,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俞培刚说:“我们将运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对申请人历史申报记录进行分析,按照个性需求适时推荐可用名称,提供陪伴式帮办服务,提升名称通过率。”
“我们名下有很多门店,原先办事都要从总公司调用每个门店的纸质执照,很不方便。有了电子营业执照以后,一个手机就可以下载使用执照,平时报税、办社保都可以使用电子营业执照。”汉堡王(上海)餐饮有限公司张燕俊是三十多家门店的负责人,以往比如门店经营范围调整时,需要换领三十多家门店的电子营业执照,每次都需要刷脸一个一个下载。
张燕俊给市场监管部门提了优化建议后引起了市场监管局的重视,对系统进行了升级:“现在我只需要扫一次脸,进行一次勾选就可以一次性下载名下所有的电子营业执照。以前每办一家门店都要去公司盖章、请法定代表人签字,实在太麻烦了。现在用电子营业执照就可以代表公司电子签名,又快又安全。”张燕俊说。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有240万存量经营主体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去年全市各类经营主体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超5800万次,全国第一。这次《措施》针对连锁企业反映的分支机构在使用电子营业执照过程中需要“反复认证、多次下载”的问题,将创新领用模式,连锁企业可以“一次身份认证、一键执照下载”。
创新方式、有效监管,企业营敢闯、敢干
除了市场准入方面的改革内容外,《措施》也包含了经营主体比较关心的信用修复、无感监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其中,《措施》明确企业因未及时年报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对于初次发现未年报且主动补报的个体工商户,不予行政处罚,并自动取消经营异常标记。
例如,注册在嘉定区的上海某实业有限公司因多年未年报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列异满3年后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该企业2022年下半年恢复生产经营,主要从事电子元器件销售。企业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申请补报以往年度的年报,此后未再发生逾期年报的情况。市市场监管局直接按照“免申即享”,直接将该企业移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停止公示失信信息,即刻解除对企业的信用约束措施及对法定代表人的任职限制。
“有一些企业,跟这家情形很类似,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满5年了,也符合移除条件了,自己却忘了这事儿。现在,只要符合条件,企业不需要申请就可以移出异常名录,截至目前,已经有591户企业享受政策便利。通过这种”无感“的监管方式,反而提高了企业的感受度。”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处处长海文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