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确定了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决心!”复旦周末学堂4.0来了
2024-02-2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段瑞怀 赵天润

从历史深处到科技前沿,从人文关怀到医者仁心,从精微材料到人工智能……备受各大高中期待的第四期“复旦大学周末学堂”将于3月3日10:00开放选课。为了回应同学们的选课热情,周末学堂开放修读的总名额也在稳步增加,从首期的880个名额到本期的1260个名额。

记者从校方获悉,首期学员中有49名高中生已于去年9月入学,成为“萌新”,这段独特的“先修”经历有怎样的影响和收获?几位同学带来他们的故事。

  ◆ 此轮开设5大门类20门课程 ◆  

复旦大学2021年3月推出了首期“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遴选优秀教师,精心开设涵盖文、社、理、工、医五大学科门类一批满足高中生需求,难度、深度定位于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有利于中学﹣大学知识衔接的优质课程,也致力于拓展高中学子对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了解,培养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目标,实现包含德智体美劳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发展。第二期和第三期也先后于2022年和2023年顺利推出并结业。

本期周末学堂面向上海市各中学高一在读学生开放注册和选课,有意向修读课程的同学可在规定时间进行注册及抢课选课,每位同学可选择一门课程就读。学校为修读周末学堂课程的学生开通“周末先修学堂一卡通”,同学们可凭卡在周末走入复旦大学,按照课程内容的安排,参加春季学期8次课堂授课及1场暑期体验营,共计36学时的课程,通过课程考核后,即可获得周末学堂结业证书。

此次4.0版周末学堂共开设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历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等共计20个院系的20门课程。

  ◆ 无限可能自由发生 ◆  

周宓参加新生报到

光阴流转,首期“周末学堂”中共49名结业学生已经成为了复旦大一学生,其中不乏专业就读志向和当初“周末学堂”上课课程学科一致的学生,还有有志于就读“强基计划”基础学科的同学。

复旦一直是历史学系2023级周宓同学的理想学府,当年的“周末学堂”在帮助她拓展知识面、加深认知的同时,也能提供一种知识体系上的平滑过渡。在众多课程中,她基于自身兴趣选择了“先秦诸子”这门课。课堂上,她跟随老师的步伐初步探寻了孔子、墨子、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思想,老师所提供的新视角和深刻见解令她受益匪浅。“课上,杨老师对于观点的资料引证,分析的结构层次和严谨的态度都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为自觉的治学态度,这对于我目前在复旦的学习生活依旧具有启发意义。”

回想三年前的情状,周宓回忆,当时几乎每一节“周末”课堂”都需要提前一会儿去“抢”位置,同学们对于课程的热情都很高涨,基本上最前面的位置永远不会空出来。“周末学堂”也为她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平台,有一节课后几个同学和杨老师讨论问题,她在边旁听,不知不觉,二十多分钟就过去了,她感觉同学们都很有洞见,老师也很有耐心。

周宓对历史的兴趣始于高一,正因高中历史老师很好地向她展示了历史的生动性,她开始大量阅读历史相关的书籍,在为自己构建一个大致框架的同时,也逐渐感受到了历史的多面相和厚重性。“经过审慎的判断和思考,去尽可能还原历史的原貌,从中窥见过往的一角,拼凑出另一个时空”,她认为,“这是我有动力去为之奋斗的事业”。因循这样的指引,她进入复旦历史学系学习。

和周宓一样,2023级工科试验班的陶昕翰因为初中时学过一些C语言程序设计,所以衍生出对计算机、微电子领域的好奇心。在“周末学堂”选择了“改变世界的芯片技术”这门课程。“这门课堂上我对芯片技术有了比较基础的认知”,后来,带着对工科的好奇和热爱,他选择了“工科试验班”,“最吸引我的应该是本研贯通的培养方案,因为可以在大四就攻读研究生的课程,可以让我在学习中更有余裕。”在复旦的这一学期,陶昕翰选修了不少课程,他直言,虽然有些课比较难,但过得很充实。

  ◆ 追寻热爱探索新知 ◆  

“临床医学探秘”课程合影

“应该说,是‘周末学堂’帮助我确定了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决心。高一时,我对各种大学和专业都是比较迷茫和懵懂的,只知道自己有一颗想要学医的心。在‘周末学堂’之后,我对这个专业都有了更多了解,在复旦的参观也让我对这个学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向往。”202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刘烨说。

“临床医学探秘”这门课,让刘烨有机会和来自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各科室的老师互动交流。在课堂上,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老师,讲述他们的日常工作、简单的病理机理,还介绍了相关领域的前沿科研进展。“当时是2021年年底,新冠疫情暂时趋于平稳。作为上海市抗击新冠病毒的主要专家之一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文宏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方法和成效,在课后张老师还和所有同学拍了合照,为我们送了他写的书,这些都被我珍藏了起来。”

孙中宜

出于对医学的兴趣,2023级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孙中宜当时也选择了“基础医学探秘”课程。在《学习记忆与成瘾》一节中,老师提到了一种名为“超常记忆综合征”的疾病让她印象很深刻。“本来我对在这个领域只有初步的了解和兴趣,结课之后感觉对基础医学各子学科的了解更深入了,增强了选择基础医学专业的意愿”,去年,她通过“强基计划”进入基础医学院,开启了对基础医学的研究学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 通讯员 段瑞怀 赵天润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