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UP主的生存法则:来自B站百大UP主的自白
2024-03-04 青年

或许,有人会认为成为一名UP主无疑是一种理想化的职业选择:居家办公,时间自由支配,经济独立,还能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风采,坐拥庞大粉丝群体的喜爱与追捧。其实,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们也有江郎才尽的困惑,不被粉丝理解的苦痛。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不停歇的直播间带货后,甚至需要靠吸氧来缓口气。躺平?没有的事。要从百万数量的UP主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勤奋,持续的勤奋,满溢着创意的勤奋。

以下,是来自他们的讲述。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我给自己两年时间:

成则经济自由,败则回归职场

UP主:顾讯

账号ID:泡厨房的顾小胖

粉丝数:142.6万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别人家的孩子”。国内985大学本科、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大厂工作。但其实只有我知道自己多么不适应996的工作节奏。

某次,为了完成一份500多页的标书,我不得不在各个部门间周旋,身心俱疲。我也曾遭受职场PUA的困扰,有次在得罪老板后,连写两封道歉邮件,却只换来“已读不回”的冷漠。上司甚至因我学历出众,而要求我给他的孩子做辅导。那段时间,我对自己的工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曾在电话中向母亲倾诉:“好累啊。”我为了赚取一份工资,为何却要将自己置于如此卑微的境地?

2021年辞职那年,我30岁,对于大厂来说已属“高龄员工”。我下定决心做自媒体,并给了自己两年的时间,成则经济、时间自由,败则乖乖回去上班。

最初的几个视频,我用的是“生活笔记+散文”体,现在回过头来看,十分矫情,虽小众但幸好播放量不错。

2023年的百大UP主中,个人UP主寥寥无几。没公司没团队,从拍摄、剪辑、配音、上传到回复粉丝私信和评论等流程全靠自己。

美食区博主云集,我初入新人群一群时有246名粉丝量在3万到50万的博主,两年后只有我和另一名博主被划分到了50万以上的大V群。

当美食区充斥着米其林、网红料理的复刻视频时,我独辟蹊径做起了懒人料理。这是因为,现代人很多是吃货,但懒得做饭。我的视频聚焦平民菜,谁都可以抄作业,无形中切中了大家的痛点。

为了践行平民路线,我研究出来的菜谱会尽可能简化对味道不会有太大影响的步骤,将难买的食材替换成易买的。一道菜试做两三遍是常态。如果不顺利,四五遍都很正常。

做自媒体,首先要自律,其次要懂得创新。有时越勤奋越会遭人嫌。与其频繁刷屏,产出平庸的内容,不如花一个月时间出品高质量内容。

我辞职后制作的第一期泡面视频的播放量达到450多万。一开始我觉得只是昙花一现,运气好而已,没觉得会持续火下去。后来,我找准了目标群,选题越来越接地气,比如10元平民料理、电饭煲料理、微波炉料理等。在满屏高端料理中成为美食区的逆行者。

遇到选题荒的时候,我会发起投票。我有几个最火的视频就是粉丝们选出来的。但后来,有博主团队整天盯着我的投票数据看。我还没拍完,相似的内容已经发布了,从头撞到尾。作为个人UP主,我肯定比不过团队的流水化作业,后来索性放弃了投票机制。

我发现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先发制人,创作出市面上没有的独家内容。比如我独创的试吃系列爆款视频发布后一周内,全平台都在疯狂跟进模仿各种试吃主题的视频,于是,我又开始陆续出品一锅出料理、调料科普等。今年,我打算做如何吃掉一整只牛、一整只鸡的选题。我的思维很活跃,点子也多。我想,这才是我能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我也很珍惜自己的羽翼,从不“恰烂饭”,两年才接了一期广告。在我粉丝数达到10万+的时候,B站和我签约,我一个月收入近2万,这些足够覆盖我的生活费了。尽量不接商单的原因很简单,不想带货不熟悉的产品,搞砸自己的品牌。

事实上,我的创作成本很低,有时一期视频加起来成本才不到百元。希望粉丝们看完我的视频觉得自己也能动手操作,而非觉得“这个UP主好厉害”。我并不喜欢别人的仰视。

许多人当UP主,认为摄影技术很重要。其实并非如此。只要你的内容够扎实,哪怕用手机拍也能火。很多百万粉丝UP主就是用的手机拍摄。技术再优秀,设备再好,形式大于内容,永远都是广告片。

当然,当美食UP主的副作用就是身材发胖。其实,我没那么爱吃,拍视频也很累。真正让我坚持下去的原因是能够在网上和大家交流。“交作业”的时候我很开心,因为能帮到大家改善伙食。

回顾这三年来当UP主的经历,真的比上班的时候快乐太多了。我的视频我做主,拍得好不好都是我自己的问题。

我发现了个规律:

视频越火,被人骂得越凶

UP主:陈杨

账号ID:宝剑嫂

粉丝数:449.2万

我是一名95后UP主,职业生涯始于2017年。那一年,我正在写毕设。空闲期间在知乎上发布了一则图文,大致内容是女生化妆前后变化有多大。没想到,这篇帖子意外引发热议,评论区质疑声不断,许多人认为我所描述的变化不过是照片修图的结果。为了自证,我转到了B站,上传了我的第一个视频,迅速吸引了数千粉丝。

有了粉丝,就有人催更。我激动坏了,于是开始了更频繁的更新,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走上了UP主这条路。

我主修园林景观设计,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相关公司工作。白天工作已经很辛苦了,晚上回家还要录视频。没有助手,我只能自己在夜深人静时打开台灯对脸拍,这样的情况维持了半年左右。当这份副业带来的月收入达到5000元时,我果断辞职了。“我要去当网红。”我跟HR说。HR不能理解:“你长得不漂亮,怎么当网红?”我笑了笑,内心的OS是,“我的世界你不懂。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还能赚钱,多好。”

裸辞后的人生仿佛进入了高光时刻:哇,好自由。哇,每天睡到自然醒。做视频,打游戏,随心所欲。但时间长了我发觉了不对劲。天天在家剪视频,生活中没一个人可以说话,最高纪录是一个月没见人。有阵子我开始逛超市,理由很可笑,只是为了去看看人。

我爸妈都是公务员,虽然他们希望我找一份正经工作,但他们支持我,我的每期视频他们必看。唯独外婆有些担心,今天发一条“主播卖假货坐牢”的链接,明天又分享一条“主播开播时被榜一大哥踹进门杀害”的新闻。我哭笑不得,想和外婆解释,却不知如何说清我到底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要从庞大的UP主群体中脱颖而出,学习研究是王道。最开始我天天看视频,一年的浏览量能达到一万多条。我会用本子记录分析爆款特点,包括视频节奏、背景音乐,不停分析总结成为我的日常工作。这种状态维持了三四年,仿佛上了一所自学的“博主大学”。

然而,当UP主的精神压力并不亚于上班族。每一个观众都是你的“老板”,你需要在满足甲方和粉丝之间找到平衡。

当粉丝数达到70万的时候,我做了一期公益视频,把B站给予的激励计划收入捐给聋哑人士。这期视频涨粉30万。有人骂我沽名钓誉,虚假炒作。我很委屈,涨粉并不是我的目的。明明做了好事还被骂有点想不开,甚至萌生了退网的念头。随着粉丝数量上升,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规律,视频越火,被人骂得越凶。起初我觉得这些批评都是无稽之谈,但渐渐地我学会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实,有的批判十分有理让人受益匪浅,但是面对无理取闹我也不会让自己陷入自证陷阱。

当然,推动我持续更新的动力还是来自粉丝们的喜爱。当收到粉丝私信表示自己因我的视频而受到治愈时,我会感到无比感动和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互联网我和一些本是陌生的人产生了神奇的连接。我把粉丝当成朋友不想和他们失去联系,一旦停更就会有种绝交的感觉。

每个博主都有粉丝数和数据焦虑。有段时间我的粉丝数停滞不前,始终卡在100多万,我想到了转型,起初我是妥妥的美妆UP主。在做分析数据时,我发现自己和男朋友互动的那期视频播放量特别高。我开始思索大家喜欢我的理由,探讨是否可以将化妆和别的内容结合起来。

后来,我持续制作了情侣类的整蛊视频,逐渐开始脱离单纯的美妆内容。大家开始嗑我和男朋友雨哥的CP。后来,我又发现生活类的Vlog也很受欢迎。

从2020年开始,我做的视频内容朝多元化发展,不断尝试,不停试错。如果哪种类型的视频被印证会火,我就会不停地做。

每个UP主都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当创意枯竭之际,我会多看视频,辗转反侧难入眠。有时候晚上突发灵感,也会立马起床记录下来。

我还养成了健身的好习惯,因为运动能分泌内啡肽,能让我在拍视频的时候维持兴奋的状态和好的情绪。

这是我深思熟虑的选择:

年轻人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

UP主:李昊

账号ID:Mr迷瞪

粉丝数:180.4万

我本科就读于北航,后来到英国读研究生。回国后从基层销售一步步做到管理层,30岁左右就升为企业副总裁,带过几千人团队,拥有零售和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可以说,和其他UP主无心插柳入行的情况不同,在B站开启事业第二春,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彼时实体零售进入瓶颈期,我在尝试从线下转战到线上继续做新零售。就像装修房子需要有设计图一样,我和几位合伙人早在2020年注册B站账号前就画好了此次创业样板房的“设计图”。不出意外的,这几年公司走的每一步都在按照“设计图”施工。我喜欢B站的氛围,这里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年轻人在哪里,未来就在哪里。

起初,我定位为消费意见型UP主。从幕后到台前,可能很多人觉得这需要从零开始。其实,很多线下的经验都可以搬到线上。但是我的时间完全不够用,除了直播和日常管理外,我一半的精力都在各地参观学习。除了品牌方给我的资料外,我还要实地考察工厂,甄别各个产品生产线和上游原材料的差异。有时候还会买样品带回公司内部测试,我们曾对一款床垫进行了200余次的破坏性拆解。

从创业之初,我和团队成员就坚定了自己的路线:我不是纯粹做内容的UP主,这个账号就是要实现商业化。和其他UP主不同,我们从不在“发商业的东西粉丝会很反感”这件事上拧巴。毕竟,粉丝有装修需求才会来关注我们。他们亟须避坑法宝,迫切需要靠谱的装修和建材渠道。

2022年,可以说是“Mr 迷瞪”账号的转型年。在得到B站用户购买力很强的报告后,我们义无反顾开启了直播电商带货模式。刚开始做电商直播真可谓出师不利,弹幕里骂声一片,不停地掉粉。彼时的社会舆论认为直播电商就是割韭菜,虽说内心焦急,但我们坚定了这条路,继续严控选品、服务、价格。逐渐地,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小,粉丝们看到了我们的用心和诚意。

我的逻辑很简单,我们不坑不骗不理亏,每天可以睡一个安稳觉。没想到,这样的坚持让我成为家装界的头部UP主。

我也是B站上少数获得千舰成就的UP主。去年,我们首次在浙江杭州开设了线下体验中心。开业第一天,舰长们偷偷拉了一个小群,送来的花篮从进门的地方开始排了几百个。开业活动结束后群原地解散,让我特别感动。

为何我们的粉丝黏性那么高?这也和我们的服务不无关系。我甚至在B站上公开了自己的微信号。目前我有4个号,微信好友达到4万多人。遇到客服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都可以直接投诉到我这里。

其中有个案例很特殊,一名铁杆粉家里几乎所有的装修材料都是在我们这里买的。唯独马桶没赶上直播,在某平台上下单,结果出了问题。我们得知后,自掏腰包把这款产品买了下来,送了新品给他。也许有人觉得我们傻,但这样的效应不是我们花两三千元的广告费可以达到的,最后这名粉丝把小区里所有的业主都拉到我们直播间。

相较以前在公司当高管,当UP主的我比以前更忙了。我身份比较多元,既是内容创作者,又是管理着400多名员工的公司老板,真的是分身乏术。去年购物节期间,我每天播8个小时,下了播还要继续做视频。有时候直播的时候,现场要靠吸氧。那段经历真的很吓人。

我是1988年出生的,相较90后、95后、00后主播,不算是特别年轻的主播。但我还是会坚持播下去。其实,公司发展到现在粉丝更看重的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UP主本人的魅力。

当然,除了我之外,越来越多的产品经理也加入主播的行列。在我看来,主播就类似于商场的导购。线下的金牌销售到了线上同样卖货卖得好,不同的是在线下一名营业员只能服务一两组客户,但在线上其效应可以放大无数倍。

记者手记

==UP主的生存法则==

花了好几周时间,关注了30多名百大UP主,研究了100多个视频,采访了6名百大UP主代表。记者改变了对这一职业的刻板印象。

时间、财务双自由是大家想象中的UP主日常。事实上,不想泯然于众人,有足以出圈的作品,难度不亚于成为大逃杀中最后的幸存者。

有人说,内容硬核最重要。千篇一律,不如独树一帜,要打造个人IP。

有人说,现在当UP主,内容制作只是冰山一角。为了制作内容要不停投钱。需要尽可能多地接商单,还需要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如果想要养活自己,当个人UP主的希望很渺茫。还有人说,接商单是有天花板的,直播带货没有上限。

他们说的都对。

几乎每个账号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不管是接商单也好,直播带货也罢,抑或成为签约博主领月薪,条条大路皆有“恰饭之法”。

但有些通识的法则是需要遵守的。比如当好UP主,需要把自己最擅长的事放大到极致。就像绵羊料理的UP主绵羊所言:当时没认清自己,以为自己需要主攻厨艺,其实视频制作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制作视频类自媒体,绝非像发布视频版的朋友圈那样随意。其实和传统媒体一样,要做到百大UP主级别,几乎无一例外都注重创新。许多拥有百万粉丝的UP主都是一条又一条视频出圈后,被全网疯狂抄作业。他们始终跑在别人的前面。

又比如,几乎所有的UP主都会遇到好评和差评。当UP主需要内心够强大,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换句话说是能看不同人的脸色。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UP主都建议,入行前别对大红大紫抱有太大希望,不要义无反顾地裸辞。一开始可以为爱发电,把它当成一种兴趣爱好或者兼职,直到能有养活自己的收入了再考虑全职。

从某种意义上说,做自媒体是将个人能力放大。如果你走的是生活类赛道,但自己本人在现实生活里都不是一个有趣的人的话,就得掂量下。毕竟,这个职业太讲究人格魅力了。一分耕耘是零收获还是十分收获,谁知道呢?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

编辑:高玲 郭佳杰 张红叶

来源: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