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感染高峰为17-24岁!国际HPV知晓日健康教育校园行主题活动走进沪上高校
2024-03-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 顾金华

“研究显示,中国HPV感染按年龄段呈‘双峰’分布,第一个高峰为17-24岁,第二个高峰为40-44岁。”上海市消除宫颈癌宣传公益大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疾病诊治中心主任隋龙教授表示,“大学生是第一个高峰中的重点人群,本次活动就是希望能在在校大学生中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让更多学生早接种、早保护”。

3月4日是第六个国际HPV知晓日,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联合复旦大学团委和校医院共同举办的国际HPV知晓日健康教育校园行主题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尽早干预,带来最早的保护

目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且在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幸运的是,它又是第一个可以预防的恶性肿瘤,为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90-70-90”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目标,即90%的女孩15岁以前完成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70%的35-45岁女性接受高质量宫颈癌筛查,90%的确诊宫颈病变女性得到治疗。

在我国,HPV疫苗接种普遍存在接种率不高,筛查普及度不足,诊疗不及时、不规范等情况,宫颈癌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我国积极响应WHO号召,国家十部委联合印发《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积极探索建立HPV疫苗接种,宫颈癌筛查,诊治和救助相衔接的宫颈癌三级综合防治模式。其中,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和子宫颈癌最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尤其是对于年轻女孩,接种HPV疫苗后容易激发更好的免疫反应,获得最佳预防效果。

本次校园行活动即针对HPV感染第一个高峰的重点人群大学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在校师生对预防HPV感染以及宫颈癌的认知,主动为自己打造坚实有力的健康屏障。

科普校园行,绿色通道助力源头防控

在本次活动之前,主办方在校园内就大学生对预防HPV感染的认知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研,发现尽管不少学生对相关的科普一知半解,但对接种疫苗的必要性却十分认同,也希望能有机会尽早接种。因此,本次活动一方面通过科普路演、互动游戏、健康咨询等形式,普及宫颈癌防治知识,同时还专门为有HPV疫苗接种需求和意愿的适龄大学生,开通了疫苗预约绿色通道,现场工作人员就疫苗种类、接种程序等问题进行一对一答疑,并根据学生身体状况提供了是否适合接种的建议。

“从前我只知道感染了HPV会得宫颈癌,今天听了专家的科普才发现这种认知很片面。”前来参加活动的女大学生小路说。“活动很有趣,我不仅记住了许多高危HPV的型别,还了解了HPV感染的防治手段,受益匪浅。”互动游戏体验官小李同学这样说。现场还有不少学生纷纷在便利贴和留言板上记录下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并期待未来有更多形式的医学科普活动走进校园,帮助她们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享受健康生活。

专家提醒:接种疫苗也未必一劳永逸

与此同时,为有效提升公众对预防HPV感染及疫苗接种的认知意识,加强宫颈癌科普宣传,上海市今日举行第七届“国际HPV知晓日”活动。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黄卓英分享了HPV疫苗接种的形势与必要性,强调了早预防、早保护的意义。在互动访谈环节,市抗癌协会副会长华克勤教授解答了将9-14岁女孩作为优先接种人群的必要性。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介绍了《“沪”佑青春·关爱女孩HPV知识宣传方案》,提出在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下,将通过“医教结合”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培育百名宣讲师资、千名宣讲员,合力推进青少年HPV疫苗接种宣传工作。同时将积极搭建医教科普资源平台,推出系列科普作品及周边文创,开展适合不同年龄层次女性的喜闻乐见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公众知晓率,提高自愿接种意愿。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浦区教育局、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主办。

“疫苗实现了宫颈癌的‘精准预防’,但接种疫苗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上海市宫颈癌防治公益大使、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二级教授华克勤提醒,“适龄女性还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定期做好宫颈癌筛查。”

青年报·青春上海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