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道”又添新亮点,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正式启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继木刻讲习所、1927·鲁迅与内山纪念书局等场所更新开放之后,今天,“鲁迅小道”又添新亮点:鲁迅存书室以数字会客厅的面貌焕新揭幕,通过数字化技术打造一个集休闲、阅读、游学等多功能的文化交流空间。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李浩出席活动,并从鲁迅存书室出发,探究鲁迅阅读喜好、知识图谱对其创作的影响。
// 修旧如旧,还原式更新 //
鲁迅存书室旧址位于虹口区溧阳路1359号2楼。当时为了安全起见,鲁迅决定把住房和书库分开,他通过内山完造的关系租下了该处,1933年移书6000余册于此。藏书中有瞿秋白文稿、柔石遗著等。
鲁迅存书室旧址是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977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革命纪念地点,2021年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
按照修旧如旧、还原式更新的原则,2023年8月,在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等单位的指导下,上海鲁迅纪念馆、鲁迅文化资金会的支持下,区房管局、四川北路街道、虹房集团对建造于1920年的溧阳路1359-1371号鲁迅存书室旧址所在房屋进行整体房屋修缮,修缮建筑面积为1381.5平方米。在修缮过程中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建筑的历史图纸、历史信息、原始工艺等进行了大量详细考证。在此基础上,编制成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建筑的历史信息,通过修墙面、排管线、换设备、做防水等提升居住生活品质;注重在修缮过程中将建筑形象、尺度、比例等方面尽量保持和恢复原有建筑风貌。
// 服务群众,成为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 //
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的修缮,让居民多了一个家门口的好去处,据介绍,后续,街道将在这里举办一系列线下活动。比如,在今天的仪式结束后,“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澎湃阅读行”活动就拉开了帷幕,第一季主题为“阅见鲁迅”,在通过阅读弘扬鲁迅先生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
“下个月即将到来的世界读书日,我们会推出线下打卡及阅读分享活动,聚焦当代年轻人更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年轻群体的加入。再如,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我们也会策划相应的主题分享活动,邀请在沪的留学生、白领等来到街道,走一走我们的鲁迅小道,体验一下鲁迅当年的15分钟生活圈,通过以文会友,促进鲁迅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四川北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
作为数字化的会客厅,这里配备了投影仪、高清数字电视等设备,定期也会在这里举行鲁迅经典作品改编的电影公映,比如《药》《阿Q正传》《伤逝》等,通过持续不断的活动,打造阅读活动的嘉年华,让这里真正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游客必到的打卡点,让鲁迅存书室数字会客厅真正服务于群众、惠及群众。
// 数字地图发布,吸引更多年轻人 //
传承阅读经典,更重要的是激发年轻一代的共鸣与参与。在今天的活动中,“鲁迅15分钟生活圈”“海派建筑全景图”“城市更新焕新颜”三大主题的数字地图正式发布。
数字地图通过串联鲁迅当年在街道生活的生动场景,为鲁迅小道增添新的亮点,展示城市更新、街区发展的今夕对比,突出海派建筑特色。以“鲁迅15分钟生活圈”地图为例,记者了解到,未来在数字化开发的过程中,还将呈现更为丰富的内容,通过点击屏幕,便可以获取更多信息,例如交通、饮食、周边景点推荐等,通过时下年轻人最流行的打卡、探店等形式,制作游玩攻略。
据悉,2023年12月,虹口区发布了《关于加快虹口区“文化三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虹口区将系统化、项目化推进“文化三地”建设,未来也更加聚焦四川北路提升发展,持续擦亮“文化三地”名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杨力佳/文、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