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青年医生伉俪如何双双成为“医生科学家”?
2024-03-11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今年年初,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90后医生郜娉婷拿下了2023“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奖项,她是在丈夫蔡加彬的陪同下一起出席颁奖典礼的。而她的丈夫蔡加彬则是第一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的获得者。

家有二宝,这对夫妇是如何双双拿下这项大奖?接受记者采访时,郜娉婷说,身为一名平凡而坚定的青年医务工作者,必须时刻心系患者。而未来,他们还会加倍地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成为优秀的“医生科学家”。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90后郜娉婷毕业于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师从著名肝脏外科学家樊嘉院士。

郜娉婷从小就喜欢动手、性格外向,一直是同龄人中学习的佼佼者。一心想学数学专业,因此当初填报志愿的时候医学并不是第一选择。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临床医生,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工作状况,让我发现这个职业需要博大的爱心及耐心、严谨缜密的分析能力与高超的临床技能,生命所系、性命相托”。直到进入了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她才从最初的犹豫到坚定地选择从医。

在本科阶段后期,郜娉婷机缘巧合进入了生命科学院卢大儒教授的研究团队,对跨损伤DNA合成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的关联进行研究。导师组每周一次组会,师兄师姐们潜心科研解决临床痛点难点,她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渐渐地她发现“这种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研究是真正有意义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郜娉婷因此获得了复旦大学“望道学者”的称号,并且决定继续走临床这条路。

专注转化在临床工作的同时,郜娉婷特别关注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别看我在做手术,我可能不仅在做手术,还在纳闷:操作器械怎么改进?图像的质量如何提高?怎么更好地普及?这早癌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发现问题,郜娉婷便急着去解决,去整合资源,与领域专家、基础科学家、技术及专利专家乃至产业专家探讨、推进基础研究与转化技术路径。

  ◇  “医生科学家”是职业追求  ◇  

郜娉婷的丈夫蔡加彬是中山医院肝脏外科的一名医生,1989年出生的他同样是一名“临床医学家”。

“我们俩都是复旦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丈夫是我的学长,也是我的师兄。”郜娉婷告诉记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共同的导师樊嘉院士是他们的“引航标”。“他的大医情怀一直鼓舞着我们,同时,他也鼓励我们成为‘医生科学家’,医生要和各个行业的专家展开合作,这也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只有把临床问题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需求导向完成科研,反哺临床,才能真正解决临床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导师樊嘉院士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郜娉婷。博士生阶段的她白天临床、晚上实验,常常工作到凌晨。直到今日,郜娉婷仍然觉得那奠定的扎实的基础是让她受用至今的。

毕业后,郜娉婷如愿留在中山医院。随着前辈们不断的探索,内镜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检查手段,更是治疗利器。“早癌也是我非常关注的方向,我们常说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因此我从第一届放大内镜大赛就开始关注这些病例,那时候还没有直播呢,只能把每一个病例都拍下来回去研究一遍”。也就是因为有这种钻研的精神,郜娉婷在各项内镜诊疗竞赛中拔得头筹。

  ◇  做“时间管理大师”  ◇  

2023年,家里又添了个二宝,忙碌的工作加生活,丝毫没有影响到郜娉婷和丈夫对医学的那份热爱。

“很多人会开玩笑问:家中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医院里的临床工作也很多,还有许多科研上的工作,在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郜娉婷看来,所有的获奖者都会是“时间管理大师”。家庭中两个人都会有忙的时候,那么此时另一个人必须成为对方“背后的那个人”,要非常及时地补位,当我需要你的时候,就立刻能够补上来。

来自生活与工作上的双重压力,也是很多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如果要给一些建议的话,我觉得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孩子是自己的初心,事业也是自己的初心,只要你抓住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去努力,我觉得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郜娉婷说,有了两个小孩之后,要放弃很多之前的爱好,很多事情确实是需要搁置,但是她觉得这不影响对生活积极的态度,相反她和丈夫有了很多共同的追求。他们会探索工作中观察到的现象、问题,然后想办法如何通过与更多的人合作,去解决这些问题。

“医学事业发展本就是聚沙成塔的过程,身为一名平凡而坚定的医务工作者,要不忘初心、心系患者。”郜娉婷说,未来还会加倍地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科学家”,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