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思想深入人心,“大思政课”更接地气
2024-03-1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思政课教师陈明青作为教师代表发言,谈及五年来的感悟体会,她说道:“最大的感受和变化就是思政课一体化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老师们在备课时都会主动去了解前后学段教了什么、教到什么程度。”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了解到,“3·18”座谈会召开以来,上海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深化思政课一体化与“大思政课”综合改革,深入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和质量提升,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质与思政课的育人实效,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社会实践基地上课让“大思政课”更接地气

朱忠壹(左)和学生

作为教育改革综合试验区,上海较早就开展了“两纲教育”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初步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衔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坚持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盘棋”,按照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路,一体化设计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施工图”,打好“组合拳”,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有效性。

朱忠壹是杨浦高级中学一名青年思政课教师,早在2014年12月,任教还不满两年的他,就在上海交大附中开了第一节全市公开课《一碗红烧肉——市场经济的三大机制》。这节课的设计中,朱忠壹立足“教育戏剧”的理念,将思政课的说理结合案例情境演绎,在“演戏”中“教课”,在“表演”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基于此,朱忠壹后续又开展了一系列教科研探索。

2020年9月,朱忠壹又与复旦大学宋道雷副教授在《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共同上了一节大学高中一体化的思政课。课堂上,朱忠壹“晓之以情”——巧妙地融入诵读,从感性认识的角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受真理的力量;宋道雷则“动之以理”——从理性思辨的角度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找寻信仰的源泉。这堂课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也成为目前上海较为典型突出的“思政课一体化”示范样板课。

在丰富扎实的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2021年,朱忠壹成功晋级杨浦区思政学科名教师行列,但他的教科研探索并没有止步。在备课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探究一“回看走过的路 比较别人的路 远眺前行的路”内容时,他反复思考一个问题:“我的初心在哪里?”

“每当回想自己要讲好‘中国要走什么样的路’的初心时,我觉得就不得不回归《共产党宣言》。”从早期带领学生诵读,到之后和学生一起精泛结合着读,再到把《共产党宣言》设计成思政课、党团课给大学、初高中学生来读,在朱忠壹看来,《共产党宣言》是一个无穷尽的“理论宝库”。为了与这节课形成呼应,朱忠壹的时政述评选择讲述“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并请到杨浦高级中学学生、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的曾孙女黄梦菡同学一同主讲,让时政述评的形式既活泼又接地气。

五年来,像朱忠壹一样把中小学思政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在社会实践场所等开展教学的老师有很多,老师们实现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把思政课上在中华大地上。

建立教师培养梯队思政专职教师人数显著增长

陈明青和学生

思政课能否讲深、讲透、讲活,教师至关重要。五年来,上海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逐步形成了见习教师、2-5年青年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与名师后备的梯队序列。针对每个教师梯队的共性特征与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见习教师侧重4个方面18点的规范化培训;2-5年青年教师接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重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力、学科育人力、教学反思力等6项能力的培训;成熟教师以教学创新力、教学反思力等的提升为重点;骨干教师重在教学创新力、教学研究力、团队引领力等能力的提升;名师后备重在学科重难点的攻关、辐射引领力等的提升。

作为从梯队成长起来的思政课名师,陈明青如今自己也在带梯队,她坦言,梯队给了自己很好成长的氛围,如今也在把从前辈那里学到的经验做法传授给后辈们。“我进梯队时,包括现在很多教师进我的梯队时,都已是相对成熟的教师,成熟的教师进梯队来学什么?我们的做法是倒空、重铸。”陈明青说,把自己的东西往外倒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改进过程,因为时代在变、学生在变,老师讲的课也要变,“这之后就是根据时代的变化重铸自我,就是回到教学的原点——课堂。”

带梯队过程中,陈明青会不断地听、评课,在她看来,很多学校都是有好几种班型,比如,创新班与艺术班的学生差异就很大,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的课就应该有一定变化,为学生搭建不同的学习阶梯,“我们追着听课,就是要把学生观深深植入到教师的心里,通过不断研讨、非常细节化的打磨,回归教育本质的方式。”陈明青注意到,五年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明显提升,小学专职教师也多了,“很多青年教师加入进来,在开课、评课方面非常积极。”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经过近五年的建设,上海市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人数显著增长,比2019年有了较大提升。上海不断优化已有教研体系与培训体系,以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为契机,以上海市教师研训一体平台为载体,将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师训、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有机整合,做实做精分层分类研训,逐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

  高校    建设思政课教学资源“中央厨房”  

除了中小学,五年来,上海高校思政课建设也行稳致远,持续推进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在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2019年秋季学期,上海以全市15家示范马院为试点,在全国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课程建设提供“上海样本”。2020年3月,教育部下发《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上海承担11项先行试点任务,这是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之后,承担的又一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2022年,上海入选教育部“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主线开展“大思政课”试验探索。

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上海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人数与2019年相比增长近50%;陈锡喜等6位老师荣获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39名教师在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奖。上海连续六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支持计划,评选“教学名师”66人,中青年拔尖人才100人。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达12人次。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面,实施上海高校示范马院建设专项和重点特色马院建设项目,支持建设15所示范马院,7所重点马院、13所特色马院。上海首批建设的5家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全部进入A类行列。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上海39门课程、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遴选上海市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150项,遴选上海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6个、示范课程507门、教学名师117名、课程示范团队325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