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物|从总裁助理到小巷总理,她用一座暖心桥化解居民矛盾
2024-03-20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她原本是世界500强企业总裁助理,后来回归社区进了居委会,从社工当到居委会书记,还用一座暖心桥化解了居民矛盾,她就是浦东周家渡街道齐河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俏。

  ◇  危桥要拆也要给居民安排好后路  ◇  

齐河第三居民区居委会负责管理3个小区,怡泰家苑便是其中之一。

来到怡泰家苑东门,那里正在施工,静谧的小区此刻传来“轰隆隆”的机器声。东门正对着中汾泾河,那里原本有一座无名桥,通往河对面,现在这座“危桥”已经被拆除。

“这座无名桥曾经是农村的机耕桥,已经存在很多年,经过鉴定发现这座桥年久失修,已经是一座危桥。”王俏望向河边,介绍起这座桥的“前世今生”。

然而,河对面是东丽苑外侧绿地到达浦三路的便捷出行通道,怡泰家苑居民过桥后可以穿过去坐公交车、买菜、看病,可以说,这座桥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于是,东丽苑的居民主张拆除危桥,怡泰家苑的居民认为拆桥不方便出行,坚决反对,由此引发了激烈的矛盾。拆桥,不方便,不拆桥,不安全,这个两难的课题就这样摆在了居委会的面前。

通过两委会议、业委会议、楼组长会、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多个渠道,居委会多次到小区实地查看并和居民促膝长谈,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居民们的诉求。

“为什么大家要每天冒险走这座危桥呢?因为小区落成之初,北面还有一个出入口,但是因为高科西路改造,小区就仅留了东西两个出入口。”王俏认为,这个矛盾表面上看似是居民在争论一座桥的归宿,实则是居民在争取他们的通行权。

“如果从小区绕行出去,起码多走十几分钟路。”将心比心,桥要拆,但也要给居民们安排好后路。

头脑风暴中,有人提出,如果能在怡泰家苑东面重建一个通往高科西路中汾泾桥的无障碍通道,恢复居民北面的通行权,这样是不是就能既保证居民的通行权又兼顾安全?携此方案,王俏立下了平息居民矛盾的“军令状”。

就这样,在浦东新区区政府和周家渡街道的支持下,区建交委牵头,浦东设计院连日加班出设计图纸,水电煤和地铁等单位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安排地下管线的勘测等工作,在各方通力合作之下,图纸顺利出炉。

完全按照无障碍通道标准1:12坡比设计,还增加了助动车双向通行、夜晚路灯照明、雨天路面排水等多个惠民便民设施。此图一出,小区里的反对意见一下子就少了很多。从扶手到路面路灯,对于居民的每一个诉求,王俏和伙伴们都一一记录,兼听则明。

先建后拆,经过2个月的施工,去年12月,一座高颜值的无障碍通道竣工,顺利取代了原来的危桥。

怡泰家苑至中汾泾河当中有一块空地,如今,小区拆除原小区东门,空地上多了漂亮的亭子和整齐的停车位,供居民休闲及停车使用,并安装了铁门及门禁。东面的绿地则变成了怡泰家苑得天独厚的小花园,将通过居民自治的方式精心管理,打造成一个“口袋公园”。 

采访时,刚好遇到居民徐老伯从无障碍通道走回小区。家住东门附近的徐老伯是当时反对拆桥态度最强烈的居民之一。现在又是竖大拇指又是作揖:“感谢感谢!”一边还提出了新的要求:施工时绿化被破坏了,能否尽快修复?“那是必须的!”王俏满口承诺。“说到做到!”徐老伯给她点赞。

  ◇  为社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  

居民们都知道王俏书记是“企业出来的”,但并不知道,她曾经担任过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助理。

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日语系的王俏,职场起点颇高,大学毕业后便来到上海,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担任总裁助理,后来转到工程部,跟工程师们一起研发新产品。当整个研发团队要转去深圳时,王俏选择了离职,她要留在上海,因为彼时她已经是一个母亲。

于是,在外企工作6年后,王俏回归了家庭。她回到社区,成为一名“宝妈”“全职太太”。王俏是党员,需要在社区过组织生活,一位退休老校长建议她为浦东的社区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得到父母支持,安顿好孩子后,2019年,王俏顺利考上了周家渡街道办事处的社工。

王俏坦言,刚开始时,她确实感觉落差很大,外企跟社区,办公环境、工作理念,还有管理方式都截然不同。但是王俏不后悔,因为有一件在她看来“举手之劳”的事情,却让居民记挂了很久。

小区居民张阿姨的子女在国外,出国探亲需要填写英文申请,这对老两口来说是个难题,于是他们向居委会求助。这对于外语专业毕业的王俏来说,小菜一碟,随手就帮他们填了一下。没想到后来这对老夫妻每次到居委会来,都千恩万谢。

“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只是填了几个字而已,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王俏说,“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原来用我自己小小的一点力量,可以带给别人这么大的帮助,这种成就感是以前当白领时无法体会到的。”

负责文教的社工,王俏一当就是3年多,2023年1月,王俏正式担任齐河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每天早上先送两个儿子上学,然后提前到居委会打扫一下卫生,8点半,王俏和6个伙伴忙碌的一天就开始了。

“我们的办公室是要接待居民的,所以要保持整洁和干净。”上班第一件事,先开会,大家讨论一下今天要做点什么,值班的同志汇报一下接到过什么居民来电,安排当天人员配置,有时候还要开楼组长会议,调解各种居民纠纷、巡小区……看上去很琐碎,但都是必须要做的。

“居委会书记被称为小巷总理,听着很大,其实又很小。”王俏告诉记者,居民区的每一件事,小到草丛重种,大到社区建设,事无巨细,居委会都要管。“所以我们更要学会统筹,统筹安排好一些事情,居民的矛盾、居民的诉求,要认真地去倾听,知道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再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做好国家各项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工作。”

话音未落,王俏又奔波在为居民加装电梯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路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郭颖/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