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油轮改头换面,这座海上油气“工厂”在沪改装成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从超级油轮改头换面成为海上油气“工厂”?就在今天,这艘改装船在上海崇明长兴岛完成命名。创下最短改装周期的这座“海上工厂”,未来将被应用于巴西海域,标志着中国“高端制造”正在走出去。
在位于崇明长兴岛的上海中远海重工码头,记者看到,这艘改装完毕的海上油气“工厂”静静停泊着。巨大的身躯,船上密密麻麻的管道、楼梯,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与普通船只的不同。
据中远海运生产管理部项目经理董国赟介绍,这艘雄鹰轮是为马来西亚YINSON公司改装的,也是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承接的首例VLCC(超大型油船)修理、延寿、改装、全模块吊装、集成和调试的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项目。2022年1月19日船舶进厂,历经27个月,顺利完成修理改装、模块集成、机械完工及协助整船调试等工作,改装周期较同类型项目缩短6个月。
“原先这是一艘30万吨级的超级油轮,改装后会作为浮式生产储油轮,由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租用。改装后它的储油能力达到100万桶,每天可以处理10万桶石油和500万立方米天然气,作业水深达1400米,计划今年9月份开始产油。”董国赟告诉记者。这是第一艘在中国船厂进行ANP检验,并在5天内一次性通过的项目,交付后将直接拖航到巴西油田进行海底固定、油管连接等产油准备工作,创下全球同类型FPSO改装周期最短时间记录。
改装后被命名为Maria Quiteria的这艘巨轮船长333.3米,宽58米,型深31.25米。“我们还会负责包括修理、延寿等工作,要保证在海上有25年的寿命,这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个项目交付的重大海洋工程,标志着我们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已经具备VLCC改装FPSO全链条工作能力。”董国赟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海上工厂配备的废气余热蒸汽发电系统,采用特种高压蒸汽管路收集、传输发电所用余热蒸汽,可以实现燃气轮机及余热蒸汽发电系统联合作业,大大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满足海上作业供量需求,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相当于500亩46万棵阔叶树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国际上也处于先进,展现了中国大国企业的能力。
在位于长兴岛上的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码头,可以看到,13个泊位上都停满了船。在这里,还拥有亚洲第一大浮船坞,40万吨的“峨眉山”坞。“浮船坞其实就是个水上的大型船舶4S店,主要功能是用于船舶的修理改装与维护保养。‘峨眉山’坞就曾来过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可以装载24000个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船。”
去年,长兴全岛船舶与海工装备总产值达到近600亿元,占全市体量的近三分之一,四大央企订单量超过2500亿元,到2028年生产处在饱和状态。上海中远海运重工目前年修船艘数约400艘,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知名海洋石油服务供应商和全球知名航运公司在中国首选的业务合作伙伴。而在生态岛上建船,低碳环保更不可少。据悉,2023年至今,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所隶属的中远海运重工新造船及手持订单中,近70艘船舶均为绿色、新型低碳燃料船舶建造。以绿色、低碳、智能为特色,助力上海市长兴岛世界级海洋装备岛建设。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