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2人次获表彰,这是一场“学霸心得分享大会”
2024-04-03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很激动、很荣幸、很自豪!第一次参加这么有仪式感的颁奖典礼,感谢同济,让我们见证孩子的成长时刻。”一位从昆明远道而来的家长,在观众席拍照记录着。

这是一场特殊的颁奖典礼,同济大学2022-2023学年奖学金获得者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誉。经评审,此年度同济大学共有8172人次获得政府奖学金、校级奖学金和社会捐赠奖学金,共计93项,累计获奖金额3740.7万元。这些优秀的学霸也用满满的仪式感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  一寝室4人全员直博  //  

全寝专业前五名,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这是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4位男生的故事,这一个寝室的四人,全部成功直博。谭睿皓直博至清华大学,夏辉康直博至复旦大学,杨骁直博至同济大学,宫正合直博至南京大学。直博的背后,是每一天的付出。

自大二起,四人就尽量坚持每晚10点前回寝室,在睡觉前空出半个小时的“夜话”时间,毫无保留地交流一整天的学习和实验情况。“虽然我们宿舍看起来比较‘卷’,但其实都在共同进步。正是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我的学习动力。”杨骁说。刚上大一的时候,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宫正合和谭睿皓几乎每天都泡在实验室,他们持之以恒的努力让杨骁很受触动,“绝不松懈”是杨骁在这个宿舍学到的关键词。

因为专业学习方向不一样,夏辉康和杨骁经常去图书馆自习,渐渐地两人就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杨骁的成绩也突飞猛进,取得了专业第五名的成绩。“他们三人的成绩基本上是我们专业的前三名。在老师和室友的帮助下,我也取得了专业第五名的成绩,很感激一路以来他们的支持。”杨骁说。夏辉康也感慨:“在同济学习生活的这段时光,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真的很温暖。”

宫正合刚开始进入学校的时候,是一个科研小白,而后加入了吴彤老师的课题组,吴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就一对一地教他探秘化学实验宫正合感动地表示,正是老师对他的完全信任,让他在科研中迅速提升,这份放心让他一路勇往直前。他不仅拿到了国家奖学金,还在第五届上海市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获得了特等奖。大学期间,宫正合获得了共计近20项不同类型竞赛的奖项。

今年6月,他们将从334寝室各奔东西,他们相信只要心怀梦想、紧握信念,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谈起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谭睿皓说,只要沉下心来,在同济很容易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热爱和兴趣,“一旦找到了请一定要坚持下去”。

  //  拿国奖可不是全部  //  

“拿国奖不是我的全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汽车学院的陈思琦则这样说道。

以第一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17篇,多数在综合能源工程领域TOP期刊,公开发明专利2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以总评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两次,连续三年获评同济大学优秀学生……这是陈思琦的履历。

陈思琦的研究主要聚焦电池安全机制/建模及安全防护、安全性方面,往往需要无数次探索,实验通常在密闭的金属舱内进行,要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防毒面罩,再戴上医用防护手套。早上9点到实验室,往往凌晨1点才离开,看到凌晨的校园对他来说是常态。

他习惯用便签和备忘录记录注意事项,想到什么新点子就会拿出手机备忘录马上记下来。有一次中午打盹没睡着,脑袋里一刻不停思索着问题突然灵光一闪,陈思琦立刻写下了灵感。想到就去尝试,没过多久,他便完成了相关研究,成为率先探索这类电池系统结构的研究。

实验不顺利或者模型报错在所难免,痛苦、怀疑和疲惫也会随之而来,但只要一想到新能源动力系统安全的未来,陈思琦便有了咬牙坚持的动力。倦怠情绪出现的时候,陈思琦会让自己放空一会儿,读书、运动、绘画、音乐是他的调节方式。无论是团队运动的合作还是独处时的,一卷书、一张画纸、一把吉他都让他感到满足。

看到电池系统的安全设计不断精进,更多电动车用户更科学、安全地使用电池,这才是他不断奋斗的力量源泉。博士毕业后,陈思琦将继续在同济做博士后研究,在电池安全领域继续探索。

  //  勇于去挑战新鲜事物  //  

四个学期满绩,平均绩点4.84,获2022年国家奖学金,她不仅是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标兵,还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长三角大学生创客大赛等赛事中获奖……来自同济设计创意学院的袁佳琳讲述了自己“破圈”成长的故事。

在工业设计上,椅子是最基础又最丰富的形式之一。对工业设计师来说,设计一把椅子往往是他们的“成人礼”。每年学校工业设计专业都有板凳课题,袁佳琳那届遇到的主题是:发挥黑客精神解构、重新做出一把椅子。

使用宜家的常见材料,拧了100多个螺丝、钻了200多个孔,袁佳琳“捣鼓”出一把中欧风格交融的椅子。40多个哑光黑色的钢制门钩互相叠加,形似中式几何纹饰,四面围成闭合空间,作为板凳的支撑结构,松木板置于最上方,成为椅面。“我思考的黑客精神,是一种北欧文化融入中国样式的表达,想挑战用北欧风格的材料做一把跨越文化的中式椅子。”这是她第一个独立创造的作品。

在设计创意学院,袁佳琳感到包容又前卫的学风。老师有十八般武艺、同学敢于表达,时常能在工坊遇到有趣的实验,这就是她向往的大学生活。“设计创意学院给了我一个平台,让我可以天马行空,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她感叹。

目前,她已保研至本院交互设计专业,将继续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索。“我希望去挑战一些新奇事物,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让创意设计赋予生活更多美好。”她说。

颁奖典礼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寄语同学们,希望同学们要报本反始,传承榜样接力棒,做好学业领头雁;要知行合一,聚焦五育多赛道,成为时代新青年;要锚定目标,打好科创攻坚战,争当逐梦人。每一位同济人要与学校同奋斗、共成长,携手破难题、辟新域。方守恩鼓励同学们赓续同济优良传统,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