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迎来清明祭扫高峰,当传统文化和AI科技遇上清明节
2024-04-0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记者上午驱车前往滨海古园看到,通往古园所有的道路成为单行道,即便临近中午时分仍有大量自驾车入园,本市也迎来了清明祭扫的特高峰。

古时,人们有在清明节放风筝的习俗。今天进入古园2号门,那里正在举行清明文化节的传统文化活动,不少前往祭扫的市民正在学写书法,在纸鸢造型的卡片上写下对亲人的思念。

当传统文化和AI科技遇上传统节日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今年的清明节,在各大墓园内,既能体验传统文化活动,踏青品尝农产品,又能领略科技加持下的AI清明节。

祭扫+传统文化

市民参与清明文化节

“永远思念你。”市民杨小姐一笔一划在纸鸢上写下对故人的话。在清明文化节的摊位上,不少市民领取迷你纸鸢,写下对远方亲人的“时空对话”。

这样的体验活动也吸引了跟着大人来祭扫的孩子们的兴趣。一名带着眼镜的女孩对着纸鸢饶有兴趣地看了许久,随后又在妈妈的鼓励下领取了祝福书签,挂在了“思念树”上。

来到古园中,处处可见色彩斑斓的巨型纸鸢。一旁的志愿者告诉记者,传统清明佳节,除了扫墓、祭祖,还有放风筝、插柳、踏青、蹴鞠、斗鸡等活动。

清代《清嘉录》中记有:“春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旧俗,清明时节,风筝放上蓝天后,可剪断牵线,让纸鸢随风飘走,代表着所有的疾病、晦气远离自己而去,故又叫“放断鹞”。

在祭扫结束之后,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携家带口在园内悠闲地赏景、踏青,甚至还有带着宠物狗一同到园内的。在别有洞天墓区祭扫结束后,陈女士一家并未离去,而是逛了下周围别致的园林,还来到锦鲤喂养区喂鱼。

今天,各大墓园迎来清明祭扫的客流最高峰。据滨海古园工作人员刘小姐介绍,截至今天下午2点,累计迎来人流54848人,累计车流9437辆。福寿园则表示,截至今天中午12点,累计迎来客流33241人,车辆8025辆,短驳32次1716人。

人工智能+清明

思念故亲的传统时节有了AI技术

和以往的清明节不同,今年福寿园首推“AI清明节”的理念。从生命之花到静谧森林,于和煦春光、鸟语花香之间,圆形主舞台从湖面中缓缓升起,一位名叫JASON的虚拟数智人向大家打招呼。在这个思念故亲、致敬生命的传统时节,今天,由福寿园和北京跳悦智能联合开发制作的数字形象发言人JASON诞生了,与此同时,包括数字家祠、虚拟数智人、生命智库等系列行动及计划也启动。

“其实数字人这个概念,在100年前的小说里就有了,近10年每年都有一些综艺节目,用电脑技术制作数字人,但以前成本昂贵,流程也十分复杂。”北京跳悦智能技术负责人包英泽告诉记者,第一代数字人约莫于上世纪70年代诞生,由人穿上特殊的动作捕捉服装,在定制的影棚拍摄;第二代数字人随着深度学习技术而诞生,也是由真人实拍,通过GAN神经网络换嘴型。第二代技术比第一代便宜,但是仍然需要真人进行复杂的服化道准备,并经历漫长的采集数据过程。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创作数字人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如今使用第三代数智人技术,仅需1张照片和1分钟语音,就可以用AI大模型合成对应的人物视频。

记者了解到,此次数字发言人JASON的诞生,就是从一张完全由AIGC生成的照片开始的。如今,用包英泽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数智人技术,可以用AI创作形象和声音,用AI驱动人物说话时候嘴型、头部、身体运动,真正做到“个性化和平民化”的技术。

包英泽透露说,其实早在几年前,他和团队成员就帮助一对失独父母打造了他们的数字女儿。“这对父母没有留存女儿大量的音影素材。只有女儿的闺蜜提供了几张照片,还有一小段不足60秒的语音。当他们的数字女儿诞生的时候,这对失独父母内心得到了莫大的慰藉。这对父母的女儿离世时不到20岁,女儿走后他们一直没有走出来,特别是爸爸。在AI女儿“呈现”现场,父母都觉得孩子又‘回来’了。之后的日子里,父母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更多地回归了理性。”

包英泽告诉记者,如果把数字人技术应用于安宁和殡葬领域的话,一定要得到医疗心理方面专家的建议,从心理学和安宁疗愈的角度介入,并征得当事人的充分授权。

据福寿园国际集团副总裁范军介绍说,目前,他们已经在全国寻找到了10多家愿意在告别及追思仪式中应用“数字生命”技术的普通家庭,为逝去的亲人打造JASON这样的虚拟数智人。

为了方便客户参与信息共建,福寿园还将结合人工智能,提供众多AI家传编写的工具。目前,已经完成了这套AI家传生成系统的研发流程,并计划于年内进行内测。通过问答式的互动记录,与福寿云系统的AI加持,仅需几分钟,就能生成丰富的人物传记。同时用户还可上传与文字记录相关的照片,最终由系统自动生成拥有配音、排版及匹配音乐功能的视频家传。

今天,其还发布了国内首个虚实交互的数字家祠——“元家载”。数字家祠结合数字纪念馆、数字人、AI家传、在线纪念等功能于一体,打破了传统网上纪念馆的二维布局,以更形象的3D展厅式进行呈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