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诗人为何大多出身文化世家?这个读书会给出答案
2024-04-0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华师大历史系教授李磊的新书《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刚一亮相便引起广泛热议,昨天他携此书作客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学习读书会,带读者重回那壮怀激荡的汉末岁月。

在李磊教授看来,“玄虚”“放诞”“风流”“浮华”这类词通常被用来描述六朝名士。虽然这些词语的词义具有相当的模糊性,而且褒贬色彩也不一,但还是能较为传神地表现出这个时代的名士的风貌。这样的名士风流既不见于前史,也不同于后世,只在这个时代唯一存在。

这确实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前人的学术积累基础之上,《流风回雪:六朝名士的庙堂与山林》以嵇康、阮籍等人物和荀彧之死等为人所熟知的历史事件切入,从政治与思想互动关系的角度阐述六朝精神史的变迁,从而理解士人是如何在积极入仕庙堂的同时,又可以在精神上处于山林之间。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很多著名诗人都出身于显赫的文化世家。这在李磊看来有其必然性。这与魏晋隋唐士族的形成和存续有很大关系。他认为,这批文化人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对国家政治的理解,熟悉国家行政体系的运行规则,更能够洞察天地人之间的深刻道理。到了唐朝,千年的文化积淀终于得以厚积薄发,尤其是在唐诗的创作上,许多诗人皆出身文化世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学习读书会活动最后,李磊还为读者介绍了管宁与诸葛亮等典型人物。“从管宁到诸葛亮都是躬耕笃行,用自己的力量面对世界,沉下心来隐居,找到世界的真谛,再把真谛发扬出来,变成治国理政的一种精神,这才是汉魏之际从危机走向新生的根本所在。”李磊说。

据悉,李磊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与士大夫研究、东亚古代史研究。出版专著《从天道到天下——中国古代的政教传统及其历史展开》,译著《哈佛中国史•分裂的帝国》等。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