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总不好,要小心这三种消极思维方式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宋晓东
01
面对自己:总是苛求完美,不允许自己犯任何的错误。
畅销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苛求完美的人,经常会揪着自己的错误不放,或者是抓住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反复自我谴责。
比方说,“我刚才为什么要多说那句话?”“如果刚才坚决一点,直接拒绝掉那个不合理的请求就好了。”“如果我今天早点出发,就不会遇到大堵车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最好的态度就是:允许自己有犯错的时候,去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情,然后从中吸取经验,并且能够快速翻篇。
02
面对他人:害怕负面评价,想要被所有的人都喜欢。
俗话说,“羊羔虽美,众口难调。”一个人再努力,做得再出色,都有可能会有负面评价。
如果想要避免所有的负面评价,让所有人都觉得你很好,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想要被所有人喜欢”这一观念可能还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后果——
一个人总是害怕负面评价,那就会呆在舒适区不出来,避免与人交往,最终让自己慢慢封闭起来,情绪也容易变得越来越糟糕。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接纳“一个人不可能会被所有人都喜欢”的现实,同时在内心深处培养一个稳定的自尊,对自己形成一个相对积极客观、稳固的评价,这样在面对负面评价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一句:“即使得不到你的认可,我的存在依然具有价值。”
03
面对生活:讨厌新的变化,不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与状况。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去适应。
如果一个人总是讨厌新的变化,总是在原地抱怨,事情就会向着越来越糟糕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个人就会长期生活在一股不满的情绪当中,从而没有精力去让自己不断成长。
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去适应新的变化,不断作出新的改变,才能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写到这,我忽然有了一个反思。自己在网络平台上所写文章的阅读量较前几年有不少下滑,曾有朋友提醒我说,除了写作,其实还可以尝试通过视频等方式来传播幸福学知识。
之前我总是有些排斥,觉得最喜欢的就是写作的感觉,进入新的领域会很麻烦,这可能也是讨厌新变化的一个表现。所以,今后我也要尝试去拥抱一些新的变化,适当作出一些改变。
以上三点,和大家共勉。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宋晓东
来源:学生导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