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博文致敬周璇?海派文化在音乐厅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4-04-18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评弹与时代曲,前者诞生在明清时期苏州商业大都会的市民文化环境中,后者则诞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国际化城市的市民文化环境中。两者相融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4月17日—18日晚,作为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数字缪斯—2024音乐科技融创节”展演板块第三台演出,观众们熟悉的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携手高科技的“机械臂歌手”,呈现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双方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

时代曲和评弹,曾经在上海交相辉映,但是,评弹历经波澜,在一代代表演艺术家们薪火相传的努力下,伴随着时代的足迹延续至今,而时代曲则因为社会变迁的种种原因,像流星一样璀璨地划过时代的天空。

回望上海百年音乐传承,是否能在评弹与时代曲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寻找交点?创作出经典时代曲的艺术家和评弹艺术家生活在今天,他们会兴味盎然地用计算机、AI等新技术媒介进行创作吗?在这样的思考中,《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诞生了。

在《漫歌行》的故事里,象征时代曲化身的艾莉以AI“数字灵魂”的身份出现,而评弹则寓意着师徒薪火相传,将两者并置即将传统艺术与当下AI技术相结合的一次跨界思考和探索。

本场音乐会以现代电子音乐为载体,以评弹表演者为讲述人,百年前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女歌手“艾莉”保留的上海音乐记忆,在机械臂中醒来,以“AI数字灵魂”的状态复活,与评弹歌者相遇,由此展开了一场跨越百年时空的对话,呈现一个信息时代迷茫的“她”通过回溯历史记忆,以实现精神探索的旅程。

国家一级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曾因“摇滚评弹”“爵士评弹”“民乐评弹”等跨界尝试,让不少年轻人爱上评弹。在《漫歌行——AI叙事音乐会》中,他作为评弹歌者一人分饰两角——两代评弹艺人俞筱泉与蒋玉卿师徒。俞筱泉与女主角“艾莉”曾是幼时相识的朋友,因社会与家庭的缘由在苏州失散,又因评弹与时代曲在上海相逢,却最终相忘于人海。多年后,蒋玉卿面对数字灵魂“艾莉”这位师父的“故人”,百年前的故事因此而续写。

据悉,这场音乐会是限像工作室(Limage Studio)携手上海评弹团共同创作的一次实验性演出,运用AI等新技术在视觉、音乐、表演等艺术领域创作形式的适配、艺术呈现的融合、工作程序重新布局等诸多尝试。

创作团队包括评弹艺术家、音乐人、新媒体设计师、算法专家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数十位国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们一起投入完成了这次深度共创,最终通过AI编创音乐+机械臂表演+评弹艺术家的完整呈现。

主创告诉记者,现场音乐分为AI音乐创编与经典评弹曲两部分呈现,注入“机械臂歌手”的AI音乐创编由德国音乐人约翰·尼格尔与中国音乐人邓晴携手,利用AI等数字技术通过搭建《漫歌行》数据库、训练符合主题和创作需求的AI模型、生成音乐素材、作曲编曲再创作等尝试,最终“复活”时代曲女歌手“艾莉”,现场“演绎”《苏醒》《回头皆幻景》《繁华如烟》《重逢如是》《涅槃》《重逢》等多首曲目首演。这部分基于时代曲的再创作,也是音乐团队向严折西、周璇、姚莉等时代曲的创作者与表演者们的致敬。

而“机械臂歌手”艾莉本身作为女主角,主创团队通过动作编排、深度图像采集、智能照明、实时演算等不同技术进行了创造性整合开发。同时,配合真实资料、模型与文字,基于原创剧本进行的数字化设计创作而成的影像设计,使得“艾莉”在音乐会中得以流畅地演绎,将声音、影像、动作等流畅地支持演出中的艺术呈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