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太叛逆?专家给家长支招:做孩子的盟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情绪波动加大,亲子冲突也随之增加,作为家长是该“忍让”还是“硬刚”?为助力家长更好读懂孩子,经营好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支持孩子的健康成长,格致初级中学举行了初一年级青春期家长圆桌论坛。论坛上,围绕各种关注的话题,“智囊团”专家给家长们提出建议:要努力成为孩子的青春期盟友。
进入青春期,孩子们首先面临的是一些生理上的困惑,而这些问题家长们往往觉得“难以启齿”。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助理研究员、团委讲师团负责人高怡菲首先就青春期孩子常见的生理困惑进行了详尽解析,包括如何判断孩子月经是否正常、如何向孩子解释遗精、HPV疫苗的接种时机、身高焦虑的应对等话题,为家长提供了科学见解和指导建议。
而围绕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与亲子冲突,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博士王霄认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由青春期“背锅”,如何关注倾听、理解尊重孩子的感受,如何在家庭中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才是家长真正需要关注的成长话题。“前半段可以说因为激素波动他有脾气了,或者说他开始爱不理人了,但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演变下去,就不可能是‘青春期’一直背锅了。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去想一想,在关键的时期孩子还背了其他哪些心理上的困扰。”
在不少家长看来,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也就进入了“最卑微”的阶段,面对突然发泄情绪的孩子,家长一味退让不行,但“硬刚”也会满盘皆输,尝试过各种解决方式后经常发现“无路可走”。
对此,王霄博士认为,比起去应对,家长应该先要学会区分什么是青春期的硬碰硬、什么是孩子心理上已经需要帮助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如果没有适当区分出孩子有没有心理上的问题,还以为是青春期在这里‘作’,会产生一些很严重的后果。”她介绍说,每家的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也没有统一的“指南”,但有一个小方法可以帮助家长识别,那就是孩子多长时间不叫爸爸妈妈了。
“我在多年接触小朋友的过程中发现,能非常直接地可以去区分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情绪上的严重问题,是他有多长时间不叫爸爸妈妈了。”王霄说,到了青春期,孩子虽然是叛逆,但还是会跟父母沟通的,比如会提要求“妈妈,我能不能买双鞋?”“爸爸,我想去迪士尼。”而如果真的是心理上出了问题,他就不会再求助了,甚至不会喊爸爸妈妈了。她坦言,以前做家庭治疗时曾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孩子已经两年没叫过爸爸妈妈了,家长还以为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愿意搭理爸妈。“孩子对家长都绝望的时候,也就不会喊爸爸妈妈了。”
如今,不少家庭经常因为电子产品产生亲子冲突,很多家长为此很是头疼。上海金仕维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莉结合近年来频发的新闻热点和真实案例,给出了孩子电子产品使用过度的三条判断依据和三种应对方法。她严肃指出,电子产品的使用过度是家庭教育不到位的一种表现,家长需要做的是对孩子充分理解,而后细致引导。她推荐家长借助新闻热点讨论的形式,在家庭中和孩子共同辨析,听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他们一起讨论自己遇到相同境遇的解决方法。
格致初级中学初一年级组长于岗也作为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代表,和家长分享了个人的教育观点——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并结合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给了家长保持开放沟通、尊重孩子隐私、提供指导和借鉴、鼓励探索学习等具体方法,鼓励家长一定要用语言表达出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及时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明确的要求,方能有效助力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此次论坛增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为家长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在多元视角的协作中,家长们纷纷表示回家后也许可以试着更从容地和孩子讨论那些曾经觉得难以启齿或剑拔弩张的话题,练习成为孩子的青春期盟友。格致初级中学初一年级家委会主任陆敏韡表示,学校将继续加强家校合作,为家长们搭建更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