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话题|一根芹菜加一个西红柿,就是年轻人的一顿饭?“生命体征维持餐”火了
2024-04-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一根芹菜、一个西红柿或者一根玉米加一个鸡蛋,甚至一盒生菜,就是一餐,只要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即可……夏日即将来临,“减肥”又成为热门话题,而一种被戏称为“生命体征维持餐”的饮食方式也一起火了。

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时发现,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极简风工作餐。小红书上相关帖子超过6万个,微博上相关话题同样超过1亿阅读。不过,年轻人真的可以长期这样吃?专家表示,谨慎谨慎再谨慎,避免过犹不及!

冷、素、分量少

“生命体征维持餐”火了

最近,一种被戏称为“生命体征维持餐”的饮食方式火了。不少年轻人上班时带上一根芹菜、洗两个西红柿或一盒生菜,用这样“冷、素、分量少”的食物来充当一天的午餐。

“现在我的午餐非常简单,有时是一根玉米加一个鸡蛋,有时就一根香蕉加两根黄瓜。”市民张琴告诉记者,每天下班路上,她会去超市买上几根黄瓜、香蕉或者番茄,这些便是第二天的午餐。这样的饮食方式已经持续一个多月,她觉得只要能维持身体正常运转就可以了。

张琴今年26岁,每年夏天都会有“身材焦虑”。偶然在朋友那听说了“生命体征维持餐”这种饮食方式,便决定开始尝试。除了直接食用黄瓜、香蕉、番茄外,有时候她也会用面包卷黄瓜,配上色拉酱,用饭盒装上带到公司。“这样吃,感觉省事又健康。关键是4月份已瘦了六七斤了,马上可以美美地迎接夏天。”

记者了解到,张琴所说的“生命体征维持餐”来源于欧美,是一种以冷、素、分量少为特点的饮食方式,食材单一,主打生吃,少放甚至不放油、盐等,适合年轻的上班族和减肥群体。

方便、快捷、健康,成了“生命体征维持餐”的标签。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众多网友纷纷分享自己的极简风工作餐,小红书上相关帖子超过了6万个,微博上相关话题同样超过1亿阅读量。

市民晓艳同样向记者分享了她最近的午餐——一杯咖啡加一盒小番茄,或者两根黄瓜加两包坚果等。“这样的简餐摄入碳水少,吃完也不容易犯困”。在晓艳看来,眼下食品的数量充足且品种丰富,一不小心就容易摄入过多,吃喝太多会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超重和肥胖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困扰。“轻食或减少餐次可以让年轻人的生活更加健康,‘生命体征维持餐’作为一种新颖的饮食方式,其存在有其合理性。”晓艳说。

走红的背后

年轻人不想再为“吃”发愁

带一根芹菜、洗两个西红柿或一盒生菜,用这样“冷、素、分量少”的食物冲抵午餐。不少年轻人说,健康、经济、简单,是他们的用餐需求。然而,记者采访中发现,极简风工作餐走红的的背后,还有很多年轻人“不想再为吃啥而发愁了”。

“一般工作日,我通常一天要点两顿外卖。”结束上午紧张的工作后,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李沁迅速走到楼下外卖柜,取回当天的午餐,一碗小锅米线,花费近40元。

李沁工作的地方在南京西路上的一家商务大厦,周边写字楼林立。她工作所在的商务大厦大门口安装有十多米长的外卖存放柜,每到饭点,来来往往都是外卖小哥匆忙的身影。李沁告诉记者,大城市里紧张的工作节奏加上动辄以小时计的通勤时间,让年轻人没法花更多时间在吃饭上。去哪儿吃、吃什么,经常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

李沁的午休用餐时间只有1个半小时。商务楼没有食堂,以前她会和同事搭伙去外面吃饭。赶上用餐高峰,光排队就要半小时以上。“我们不得不选择外卖,附近的餐厅都被点了个遍,再到后来已经不知道可以吃什么了。”

在大城市,不少年轻人都面临李沁这样的困境。午饭时间紧张、去周边饭店需要排队、用餐价格高,不少年轻人常常为“吃”发愁。为此,有人选择点外卖,也有人去便利店“买个便当,简单对付”。

“外卖看似选择很多,但多油腻、重口味,简单一份套餐或者面条要三四十元。”李沁说,有段时间她也带饭上班。刚开始还想着荤素搭配,坚持一段时间后也放弃了。“上班已经很累了,还要买菜、一早起来炒菜、装饭盒,感觉吃不消……”李沁说,“生命体征维持餐”火了后,感觉这些麻烦都解决了。花上几分钟就能搞定一顿饭,随便就当减个肥。

同样,常常抱怨“不能好好吃饭”的夏林说,“生命体征维持餐”之所以能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呼应了时下低脂、少盐、控糖、反碳水的饮食风潮。“一根芹菜、两个西红柿或一盒生菜所构成的一顿午餐,感觉自己正走在一条健康饮食的路上,这种替代性的价值,弥补了身边很多人关于‘吃不好午餐’的抱怨。”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生命体征维持餐”并不适合所有人,它只能作为一种可选项,是主动选择的结果,而不应该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无奈的选择。“在低碳生活、健康饮食的感召下,不能给‘极简的午餐’找到太多光鲜的说辞。如果有时间、有精力的话,还是应该好好吃饭。”网友嘻嘻哈哈说。

  ==  医学专家  ==  

热量低、营养单一,“副作用不少”

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生命体征维持餐”后,这些年轻人如今怎样呢?事实上,不少网友表示“副作用还不少”。

有网友说“感觉身体没劲了,看到肉眼睛就会发光”;“上班的时候感觉人在飘,老板刚布置的任务一转身就忘记了,记忆力极差”;还有网友表示“瘦是瘦了,怎么连月经都不来了?”

“生命体征维持餐”真的健康吗?真的能维持人体能量代谢的正常运转吗?为此,记者咨询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杨东明。

杨东明主任告诉记者,2022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居民需要摄入谷薯类、畜禽鱼蛋奶类、蔬菜水果、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调用油盐5大类食物。其中谷薯类是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为人体提供大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保持人体正常的基础代谢。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需要摄入谷类200-300g、薯类50-100g;同时,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动物性食物如:鱼、禽、肉、蛋等120-200g,还需保证奶类、大豆和坚果及油盐等摄入;在蔬菜方面,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量300-500g,建议深绿色蔬菜占1/2,水果200-350g;最后是每天还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摄入量在1500ml以上。

“现在受年轻人热捧的‘生命体征维持餐’整体热量较低、营养元素单一,可能会出现单一营养素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缺乏,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碳水化合物的缺乏还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降低。”杨东明主任告诉记者,长时间保持这种饮食方式,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等现象。再加上这类食品通常主打生吃,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消化道出现相应症状。

“反映到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没精神、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等症状,女性甚至还会闭经、脱发。此外,当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少,血糖变低,对大脑功能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害”。杨东明主任说,科学减肥是应该基于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原则,注重营养的全面性和身体活动的重要性。想要科学减肥,可以建立一个合理的低能量饮食计划,每天减少300-500千卡的能量摄入。同时,注意保持营养均衡,确保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都能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的背后,还隐藏着部分年轻人对待饮食容易走极端这个问题。要么放纵自己大吃大喝,要么过度节食。“生命体征维持餐”走红,说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它当成减肥的好方式。食用‘生命体征维持餐’一定要注意尺度,否则不仅容易导致身体患病,还可能出现与饮食有关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和隐患,需要进行防范,不要到最后变成了“生命体征特惨”。杨东明主任提醒年轻人对于“生命体征维持餐”需谨慎谨慎再谨慎,一定要按需、按量、按人群需求因人而异的参照饮食,避免过犹不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