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劳模精神镌刻心中!瑞金青年与首批上海90岁以上全国劳模结对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立志多纺纱,纺好纱!凭着这股劲儿,她开始不断钻研降低棉纤维浪费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挡车工巡回路线。她还首创了‘逐锭检修’工作法,配合上她与当时的保全工一起试制的‘红芯子’集合器,使纺织机故障率大大减少,残次品率和浪费率成倍降低!她总说,做一行就要爱一行,因为劳动最光荣,也最幸福。”伴随着现场一阵阵掌声,原国棉十七厂,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管理有限公司的张浩云向大家讲述了全国劳模黄宝妹“光荣与传承”的故事,巾帼劳模传递出铿锵力量,在这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催人奋进。
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的现场。4月29日,瑞金医院特邀黄宝妹、杨怀远、包起帆、王汝刚等全国劳模代表和陈赛娟、宁光等瑞金医院的各级劳模代表,与广大医务员工齐聚1907广场,献花致敬、成立基金、结对关爱,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向劳动模范学习,致敬最美劳动者。
== 向劳模们致以发自内心的敬意 ==
现场,还有一位“身边的榜样”让大家倍感亲切——全国劳模、瑞金医院普外科郑民华教授。他的学生,瑞金医院普外科青年医生蒋天宇向大家讲述了劳模故事:“1991年,他从法国带着最新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毅然决定归国,将微创技术引入中国,更将微创理念向全国推广。也因此,郑老师被誉为我国微创手术的奠基人,中国腔镜事业的领路人。从医30多年,他始终秉承着劳模精神,拓疆界、斩荆棘、创新纪,开创了很多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更是秉承着仁心仁术的医者大爱,服务患者、造福患者。”奋斗与梦想、光荣与初心,在岁月的沉淀下,郑民华教授“见微知著、镜无止境”的故事愈发闪耀,鼓舞人心。
据了解,为了致敬劳模,服务劳模,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上海市劳模协会会长宁光的推动下,瑞金医院在“广聚善爱”(慈善)基金中,特别设立“上海劳模健康基金”专项。“感谢社会爱心人士和瑞金青年们,以实际行动向劳模们致以发自内心的敬意;感谢所有劳模愿意接受这份善意的关爱,搭建起互动的桥梁,为年轻人提供近距离向劳模学习的机会。”宁光院士表示,希望通过“上海劳模健康基金”和“瑞金青年与劳模结对”,更加积聚力量,以实际行动向劳模致敬,向劳模学习,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在新时代成风化人,根植在每一位瑞金人心田。
据悉,“上海劳模健康基金”将联合上海市总工会和劳模协会,通过瑞金医院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共同提升上海市各级劳模等各类先进人士的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劳模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为推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把劳模精神镌刻心中 ==
如何更好将劳模精神带进日常生活工作?活动现场,瑞金医院46个团支部与首批上海90岁以上全国劳模(75位)结对,医务青年们将近距离向劳模前辈学习,为劳模们提供长期卓越的医疗服务。
瑞金医院团委书记、心脏外科青年医生杨溢,代表全体瑞金青年表达服务劳模的决心:“对于劳模的尊重和学习不仅体现在口头的赞美和表扬,更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服务和关心中,我们瑞金青年一定要用扎实的医学专长和热忱的善爱之心做好医疗保障,真正用行动落实尊重和致敬;也期待,在零距离接触交流互动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学习前辈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医院团委也将借助此次宝贵机会,打造形式多样的致敬劳模活动,把劳模精神进医院和结对活动做成品牌,把劳模精神和匠心文化镌刻在每一位瑞金人心中。”
“劳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为我们树立起了新时代学习的榜样。”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表示,希望瑞金青年人,在与劳模的结对中,不仅要为劳模们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更要学习劳模们“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担当奉献中践行劳动的真谛,收获劳动的快乐,奉献青春的力量。他衷心期待未来能在我们的身边、在临床一线中涌现出更多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保驾护航的劳模、工匠,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瑞金家园蔚然成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