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丨詹春珮:纤手挚巨轮,逐梦向深蓝
2024-05-05 青年

【编者按】 青春的绚丽之花,绽放在蓝天。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C919事业部主任李青,将自己的青春奋斗融入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中;青春的绚丽之花,绽放在深海。从见习生到“海巡01”轮船长,一步一个脚印走来,90后詹春珮在历练中成为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邮轮项目部大型邮轮建造管理团队长期奋战在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设计建造最前线,历时十年攻坚,使我国成为全球唯一一个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航母、LNG船、大型邮轮)的国家。

4月29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公布了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集体)名单,来自上海的他们在全国比选中脱颖而出,充分彰显了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朝气锐气。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詹春珮:“海巡01”轮船长

“选专业时,是当海军的哥哥推荐的,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放在第一志愿。”一次选择,注定了詹春珮与航海的缘分。这名瘦瘦高高、安静内敛的90后姑娘已经在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工作十年,二十余起海上重大搜救的经历让她成为战风斗浪的“海上花木兰”。

从党的十八大吹响海洋强国战略的时代号角,到党的二十大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十余年来,“海巡01”航迹遍布东海海域、南海诸岛以及遥远的南印度洋,在一场场危机救援中践行国家使命,在一次次远海巡航中捍卫海洋权益。这十年,海巡从01一枝独秀,到03、06、08、09纷纷入列,从千吨到万吨,从近海到远海……海事深远海监管力量跑出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从晕船“菜鸟”到“乘风破浪的姐姐”

“海巡01”轮是我国第一艘兼具海事监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詹春珮的成长与“海巡01”轮微妙同频。

2013年,詹春珮从上海海事大学航海专业毕业后,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上海海事局。恰逢那一年,当时我国海事系统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巡航救助船“海巡01”轮列编。从入行伊始,詹春珮就有志于登上这条船。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詹春珮经历的第一道坎就是晕船。“刚开始遇上大风浪,一天就能吐上九次、十次”,但航海人怎能晕船?知难而上,詹春珮常坚守在晃得最厉害的驾驶台。晕船的时候,人会一阵冷一阵热,尤其闻不得肉味,但到了饭点她就给自己打气,顶着恶心一口口扒饭。越主动,适应得就越快,她很快掌握了多种缓解晕船的办法。

坚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

海上环境变化莫测,搜救既有惊涛骇浪间的生死营救,也有面对茫茫大海无功而返的无奈,但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全力以赴。

2015年底,渔船“苏赣渔运02886”因为恶劣海况翻扣,船上9人下落不明。当时作为三副协助船长的詹春珮执行救助任务。经过一系列现场探测及搜寻,并没有发现生命迹象,现场其他救助力量也几乎宣告无人员生还。但他们没有就这样放弃,水手们再次冒险跳上难船底部,一遍又一遍敲击船底,最终从翻扣渔船中救出幸存渔民。人员出水后不久,难船彻底沉没。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他们以微弱优势险胜!亲历这次“生命奇迹”,詹春珮更加深刻认识到这份职业之于生命的重量。

2018年1月6日晚,满载11万吨凝析油的“桑吉”轮在东海发生碰撞后起火爆燃。“海巡01”轮临危受命,作为指挥船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火光冲天、烟雾浓重。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詹春珮随“海巡01”轮坚守117天,协调中日韩共27艘船舶参与行动,稳妥处置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打破国外专家做出东海海域将发生大规模生态灾难的预言,彰显我国作为海洋强国的雄厚实力与大国担当,赢得了国际尊重。

在开拓创新中彰显青春活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020年,詹春珮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海巡01”轮正式成立。工作室坚持以“问题导向”开展课题研究,将研究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提升搜救能力的不竭动力。2020年与上海航标处联手开发出基于AMRD和北斗通信技术的海上落水人员漂流标,大大提高了搜救成功率;2021年针对海上可能发生大规模人员医疗应急的情况,联合东方医院共同研究制定了《海上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指导手册》;2022年结合过往案例及经验制定了《中远海水域油轮消防事件中的应急处置指导手册》。

2023年,詹春珮工作室入选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名工作室成员赴国际海事组织执行任务。“有了创新技术的加持,我们有更大的底气在海洋强国新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詹春珮说。

从女船长到“青年讲师团”成员

十余年来,在岗位履职之余,她也是一名“斜杠青年”。作为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她坚持用青言青语向广大青年讲述身边的海洋强国故事,积极传播海洋文化、航海文化,播撒航海梦想。制作的《向海,向未来》课件也已走进社区、校园,以真实震撼的现场素材、饱满的精神风貌传递正能量。

作为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的首席兼职讲解员,她将“海巡01”轮打造成全国首批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唯一的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实地实景中阐释惊心动魄的搜救故事,科普教育覆盖2万余人次。每次宣讲都像一颗颗满载着红色基因与蓝色梦想的种子,把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和对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植入青年心中。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