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季,航班运行背后的“天气预言家”是如何工作的?
2024-05-06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宋梦菲

“您好,请问今天北海地区的雷雨什么时候结束?”5月4日,正在OCC大厅上班的东航运控中心情气中心气象席位专员朱玲怡,接起了来自签派的工作询问电话。她迅速切换面前4块电脑屏幕,观察了几张气象雷达图和图表后,在几秒钟之内就给电话那头提供了专业的参考:“大概在两点到三点之间。”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较大范围的阴雨天气给旅客出行造成了不少影响,而五一过后,雷雨天气多发的夏季也即将到来,对于“靠天吃饭”的航空公司来说,雷雨季航班运行的背后,少不了“天气预言家”——运控中心气象席位团队的保驾护航。

气象专业出身的朱玲怡在东航气象席位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整整18年,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实质上就是对天气预报的“解读”,“实际上机场气象台每天也会发布预报,我们的工作就是解读、细化这些预报,为机场气象台与公司签派等之间搭建一个桥梁,签派和运行再根据机场和航路的天气情况做应对准备。”

今年五一假期前夕,我国南方的天气不太友好。4月全国共发生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特别是4月下旬发生在南方的暴雨过程影响范围广、综合强度强,大量航班被延误和取消。在东航航班运行的背后,朱玲怡所在的气象团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观天象、测天气、报预警”,雷雨、大风等危险天气都需要提前一天作出预测,为整个公司的运行调度提供科学严谨的数据支持,让航班决策团队在决策时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尽可能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航班取消和延误,保证旅客出行安全。

“前几天这一片都是红色的回波。”朱玲怡指着电脑屏幕地图上华南至华东南部区域说,“目前这一片范围略有缩小,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在雷达图上,颜色越深越红,代表降水量越大、对流越强。每当看到大面积红色区域,朱玲怡的心总是揪起来。前些天,她只要一上班,来自各单位,特别是针对华南、西南区域天气的问询电话几乎不停,夜间也不例外。因为有很多航班因天气原因很晚才能起飞,还有一些备降的航班回机场时间也很晚,他们需要对天气情况了如指掌。

两人一组,气象席位一个班一上就是24小时。气象变幻万千,若是遇到诸如此次华南对流性降水的恶劣天气时,他们随时都要对预见有雷雨天气影响的机场做出及时、准确的预判,发布针对机场的雷雨预报信息,包括雷雨的强度、持续时间等。如果再遇到连续不断的电话,几乎两个人都顾不上休息。

每天清晨5点半,气象席位就要到岗,根据当天天气形势分析研判,在6点半之前发布全国天气预报,注明受危险天气影响的机场。气象预报的工作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他们还有一个雷打不动的特别制度——每个班会发布一份班前准备试题,包括第二日的天气形势分析及10题专业知识点,由下个班组的人员在线答题。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大家牢记知识点,以及对值班当日的天气有个全面的了解,保持团队整体的专业知识水准及预报能力提升。

4月30日凌晨,印度尼西亚的拉翁火山再次强烈喷发,当日正好是朱玲怡接班,她和团队给出提示:要关注对澳洲西线的影响,注意绕飞。“火山灰云里有很多杂质以及带电的粒子,对飞机发动机安全有影响,所以我们要提醒航班避开火山灰云覆盖的区域。”

常年严谨细致的工作性质,练就了朱玲怡和她身边同事严谨细致的性格。“我们的工作都是做在前面,后续的工作其实更辛苦。在我们做完各个机场的预报之后,前方的运行团队和签派人员需要处理的事情还有一大堆,比如如何调整和优化航班、是否需要改航绕开危险天气区域等。”朱玲怡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 通讯员 宋梦菲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