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经典文化,进行设计创新与视觉重塑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实习生 王雯祺
如何以设计驱动、助力文化焕新?第四届上海红色文化创意大赛2023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暨上外贤达“青年匠心”文创设计项目以“长三角青年文创设计大赛”为平台,专注传承和发扬经典文化。高校师生、青年设计师聚焦各类经典文化,进行设计创新与视觉重塑,所提交的作品蕴含着他们对于文化传承发扬的思考和理解。
用创意实践强化文化自信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黄骕春老师带领青年学子参加了本届文创大赛。让她欣喜的是,学生作品呈现出了品类上的多样性,其中不乏有品牌设计、信息可视化设计及文化创意设计等类型。
“俞璐的参赛作品《看见上海之源——崧泽文化信息图表设计》,着重展现了崧泽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回忆参赛中的点滴故事,黄骕春坦言,学生俞璐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她通过收集资料、问卷调查、实地文化考察以及与当地工作者深入交流,力求以最真实、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刻画和表现崧泽文化的经典韵味。
在这个过程中,黄骕春给予了悉心指导。“从最初的选题方向定位到信息整合,再到后期作品的精雕细琢,黄老师始终陪伴着我,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俞璐感激地说。
在黄骕春看来,对于师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场关于文化自信与创意实践的深度探索,“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窗口,让我们能够直观了解当前文化创意设计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市场需求,对于未来适应并引领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让工业遗产“活”起来
朱雪俊是上海杉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副主任,在从事高校教师工作的8年时间里,她坚持以“实践成果落地、学会社会思考、做有意义设计”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此次带领学生参赛,她鼓励他们深入研究并创作出既保留历史精神内涵,又具备现代传播效果的设计作品。
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冯宁聚焦杨浦滨江的“老工业区”,通过国潮元素的表达,帮助老厂房焕发生机,让工业遗产“活”起来。“从概念定位到设计巧思,朱老师都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意见,才有了作品完整的呈现。”对于老师的一路指导与陪伴,冯宁心怀感恩。
在朱雪俊看来,课堂是学生作品诞生的摇篮,而文创大赛则是检验这些作品能否受到大众、市场和社会认可的考验场,“在这里,学生能够接收到来自各方的反馈,激发他们对文化创新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她强调,在未来的道路上,将继续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与学生共同成长,为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
青年报记者 明玉君 实习生 王雯祺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