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一身“班味”,都被这青草躺椅治愈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谁也没想到,这两天徐汇滨江的一个青草小土坡也能成为网红。因为造型像躺椅,附近写字楼里的年轻人午休时间,带块垫子过来靠一会儿,喝喝咖啡聊聊天,或者听个歌打个盹,很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大家调侃说,这里是祛除“班味”的后花园。于是,小土坡变得人满为患,想“躺平”甚至要排队,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上海市区,能让人放松的草坪多得很,但只有这里能成“网红”,还是因为它从造型到文案,都太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心态了——它的“躺椅”造型,天生就和“躺平”二字匹配;能祛除“班味”,更是精准触碰到了大家的心尖儿上。
“班味”是什么?它其实就是上班的疲惫感。当下的年轻人喜欢“躺平”“祛班味”这些词,并非真正厌恶工作,他们只是厌倦无效率的扯皮和无休止的加班。明明当面就能解决的小问题,非要推诿责任,部门之间踢皮球;明明上班时就能开掉的会议,非要下班时间快到了才召集大家“议一议”。这样的工作,任谁都会疲惫、一身班味。
诚如很多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调侃的一样,当下他们的精神状态,堪称“遥遥领先”。一方面,遇到不合理的职场规则,“00后”会挺身而出“整顿职场”,要么假装听不懂那些过分的潜台词,要么拿出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直接怼回去。另一方面,他们发挥了年轻人活泼有创造力的天性,用一件件“职场图腾”,催生出一个个网络热梗,甚至形成了热门的社会现象。前不久卖到脱销的绿色芝麻香蕉,因为谐音“焦虑”,成为了无数办公室内的水培宠儿;这一次能“躺平”的草坪,也是玩梗青年们的又一力作。这些梗可不仅仅是精神抚慰性质,它们还很实用——等香蕉黄了熟了,一口吃掉,香甜可口,“焦虑”消退;青草躺椅草坪,就在办公室楼下,几步可达,蓝天白云,免费畅享,是更便捷版本的“20分钟公园定律”。
年轻人的方式或许只是出于本能,但却跟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谋而合。研究表明:工作间隙的短暂喘息,即年轻人说的“摸鱼”,以及在休息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即年轻人所说的独处,都可以有效祛除“班味”,也就是消解疲惫感。
不过,人生在世,工作当然在所难免。如何警惕“躺平”躺到完全不想起,祛“班味”祛到颓废?很多研究也都给出了积极的建议。比如多想想工作中积极的一面,多想想让自己有成就感的部分,就能让自己轻松战胜工作倦怠。
邓小平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曾表示,“搞好劳逸结合,不仅不会降低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劳逸结合一词的由来。中国正处于大发展的阶段,加上中国人勤劳的传统,工作压力和强度大,会是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现实。年轻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松弛感”,上海这样快节奏的城市也多提供一些青草躺椅小土坡,一切以人为本,就能让这里生活工作的年轻人幸福指数和城市的宜居指数,在“遥遥领先”的基础上,可以再高那么一点点。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编辑:周晓 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