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全国首创“科技保险”,助力科技金融服务工作
2024-05-24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5月24日上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自2010年上海被列为国家首批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以来,上海积极发挥金融市场完备、金融机构集聚的优势,围绕服务科创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持续推进科技金融工作。

青年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上海在科技信贷、科技保险、股权投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四方面开展试点中,全国首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责任保证保险”“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创新推出了“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等产品条款并出台保费补贴政策,帮助降低科技企业和机构的创新创业风险。

  == 重视创新、首创科技保险 ==  

科技企业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发展各阶段的风险特征也不尽相同,传统的信贷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市科委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紧贴企业特点和需求,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

在科技信贷方面,上海实现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信贷体系。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产轻、融资难的特点,开发政府风险共担类信贷产品(“科创助力贷”“科技履约贷”),引导市场增信类信贷产品(包括“高企贷”“沪科专贷”“沪科专贴”“小巨人信用贷”)等给予企业综合授信,政策产品已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存量户数为2.99万户,较年初增长49.99%;贷款余额10486.31亿元,较年初增长52.14%。上海8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近90%获得过各类科技信贷产品支持。

全国首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贷款履约责任保证保险”“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创新推出了“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等产品条款并出台保费补贴政策,帮助降低科技企业和机构的创新创业风险。截至2023年末,集成电路专属保险出具保单323单,提供保障5048亿元;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累计完成242个重点创新项目承保,涵盖ARJ21飞机、船舶制造等重点领域,提供风险保障832亿元;“生物医药人体临床试验责任保险”“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为313家企业及机构的817个项目出具保单,承保风险61.6亿元。2023年首创“科技企业创业责任保险”更为创业失败后的创业者增强了信心与保障,已有49家科技孵化器投保,被保险创业企业300家,被保险创业者816人,承保风险2937.6万元。

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科技履约贷”就是结合了科技保险的增信和银行的贷款功能,通过建立政府+保险+银行三方风险共担的模式,降低了科技企业信贷门槛,区别于传统信贷只看过去、只重报表的审批模式,科技部门、银行、保险形成会商机制,结合企业的科技属性,真正帮助有技术实力、发展潜力,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通过“科技履约贷”的引导和实践,商业银行积累了大量服务科技企业的经验,逐步建立专业团队、专门审核机制,随着市担保基金、银行普惠类产品的丰富,大量科技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市科委在次基础上进一步鼓励银行加大对初创阶段企业的支持,推出“科创助力贷”,科创助力贷对企业销售规模只有上限5000万元要求,不设下限,推动银行支持有成果转化能力的初创企业。针对生物医药等研发周期特别长,投入特别高的企业,优化科技履约贷模式,鼓励银行投放三年期贷款支持长期研发的资金需求。

  == 引导“投早投小投硬” ==  

除了推动信贷和保险产品创新外,市科委持续引导“投早投小投硬”,国有资本投资持续发挥主力军作用。2006年,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成立,设立公益基金通过“雄鹰计划”“雏鹰计划”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2024年上海国投与上海科创集团联合重组搭建超过千亿元的“巨无霸”科创投资平台,规模高达100亿元科创S基金启动,带动多种类型资本参与投资接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已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基金集群,基金规模达974.77亿元。市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显著,目前市属国企投资设立的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投资股权基金管理规模超120亿元,投资子基金72支,引导子基金80%以上的资金“投早投小投硬”,投资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超半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超过13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60家。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116.6亿元)和上海天使投资引导基金(35亿元),始终坚守硬科技投资,加速初创期、早中期科创企业的成长。

资本市场方面,科创板头雁效应显著,截至5月22日,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91家,仅次于江苏排名第二,市值1.23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一。2019年,市科委联合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成立了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通过开展上市培训、辅导和服务,陆续推出“新智汇”“CTO社区”“智慧赢”“上市贷”等品牌活动和专属金融服务产品助力企业成长,为科创板提供“源头活水”。一些科技型企业随着科技金融各类产品要素的不断完善和全覆盖,也从创新创业走向了成熟的资本市场。泰坦科技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2007年获得“雄鹰计划”支持,又在2011年第一批获得科技履约贷支持的企业,同时通过创业接力集团的股权投资不断发展,经过培育于2020年成功登陆科创板,被誉为科学服务第一股。

  == 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成立 ==  

近年,上海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改革,在股、贷、债、保等核心金融领域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行动方案,试行相关创新举措,在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区域试点探索,深化完善上海科技金融政策制度体系。通过科技金融培训、宣传以及战略研究等多种方式,推动科技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上海依托各区科技主管部门及重点领域专业服务机构设立了17个科技金融服务站,聚焦前沿技术技术成果转化、科技中小企业搭建科技投融资平台,年服务企业超过2000家次。新微集团作为上海市科技金融服务站之一,在承担政策性产品公共服务的同时,强化投资功能,完善服务板块,先后孵化投资了硅产业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成果转化登陆科创板,探索出一条政策+市场化的相互促进之路。

2023年11月,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成立,涵盖银行、基金、保险、投资机构等近100家金融机构。联盟突出“融合互补”“创新试点”“专项服务”三方面职能,着力建设科创金 融“产研融”一体化、政策发布沟通、创新产品发布、科创金融政策试点四个功能性平台,为上海辖内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成立至今,联盟已服务百家科技企业,成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中的重要组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