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比“爱达·魔都号”更大更先进!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预计2026年试航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2号船坞,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不久前在这里迎来下坞搭载总装节点。外高桥造船副总经理、大型邮轮总建造师周琦介绍,这艘H1509船比“爱达·魔都号” 更大、设备更先进,相较于首制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预计2026年试航。
※ 打造遥遥领先的中国船舶出口品牌 ※
5月26日下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发展至今,公司已成为业内极具规模化、现代化、专业化和影响力的造船企业之一。
在大型邮轮领域,作为中国船舶集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已顺利命名交付,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中国又一次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标志性一步。
在民船领域,“SWS-散货船”、“SWS-油轮”、“SWS-集装箱船”已成为国内建造数量和国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的中国船舶出口品牌。公司累计完工交付好望角型散货船超330艘,占全球船队份额16.7%,排名位居全球第一;承接并顺利交付全球首艘双燃料纽卡斯尔型散货船;建造并交付了一批世界最大的第二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VLOC),成为全球第一家建造超大型智能矿砂船的船企。
在海工领域,公司持续为行业提供全方位、系统性的海工装备解决方案,承建并交付的主力产品有200/230万桶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JU2000E/C J46/CJ50型自升式钻井平台、PX121H型海工辅助船等。
截止2024年5月21日,外高桥造船累计交付的各类船舶、海工产品568艘(座),持续引领全球船舶海工装备发展潮流。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整船航行更加绿色环保 ※
大型邮轮是造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是中国船舶集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实践。大型邮轮的研制,填补了中国造船业建造船型的空白,推动了船舶工业转型升级上台阶愿景的实现,丰富了国家海洋战略的实现路径,助力了中国经济稳增长、调结构和国际、国内经济双循环发展的要求,巩固了外高桥造船“中国领先、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定位。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设计吃水8.26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万5千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风管。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了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被誉为“海上现代化城市”。
为满足最新的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和国际海事组织(IMO)Tier III标准和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第二阶段等相关规范要求,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H1509船“尺码”更大、设备更先进,相较于首制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型宽37.2米,设计吃水8.17米,最大吃水8.4米,最高航速22.7节,客房数量增加19间达2144间,并且新增了2套脱硫系统和5套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设备,整船航行更加绿色环保。
船上同样配置了高达16层的庞大上层建筑生活娱乐区域,设有大型演艺中心、大型餐厅、特色餐馆、酒吧、咖啡馆、购物广场、艺术走廊、儿童中心、SPA、水上乐园等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 并且通过优化设计布局,H1509船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休闲区域面积也较首制船分别增加了735平米和1913平米,达到25599平米和14272平米,乘客舒适度和体验感进一步提升。
H1509船项目计划较首制船建造效率提升20%,其中船坞周期压缩近8个月。截至2024年4月底,H1509船项目总体进度为20.42%,设计、建造、采购、物流等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中。
设计方面,外高桥造船将持续丰富、拓展全专业完整性建模、超大图纸量、超大数据量的Smart 3D“三维一体化”平台和设计数据管理平台(CDSP)的组合应用,可视化地高效管控各项设计业务流程。
建造方面,在总结首制船的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外高桥造船将朝着全面构建大型邮轮建造中国模式的目标迈进,工业物联网技术、激光焊接/机器人焊接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将培育形成覆盖设计、采购、物流、计划、内装、重量控制、完工交付、质量安全管理等八大方面的复杂巨系统工程的数字化管控能力,有效支撑H1509船的快速高效建造。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嘉音/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