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听红色革命后代讲上海解放的故事
2024-05-27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今年是上海解放75周年。作为“上海的北大门”,宝山是上海战役的主战场。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在这里鏖战月浦,激战刘行、杨行,钳击吴淞,浴血奋战16昼夜,最终为上海战役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在这次战役中,有2.4万余名指战员光荣负伤,7613名指战员献出了生命。

75年前的今天,上海,这座孕育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获得了全面解放,回归人民的怀抱。今天,“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市级重点活动项目之一“传承光荣传统 赓续红色血脉”——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系列活动在宝山烈士陵园举行。

上海解放主题连环画《黎明前的战斗》部分手稿首次亮相

上午9时,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仪式在嘹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全场肃立,向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默哀。随后,大家缓步走向革命烈士纪念碑,瞻仰“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墙”,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缅怀为解放上海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感悟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而不懈斗争的伟大精神。

上海解放纪念馆联合上海抗战研究会、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召开了“城市新生——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史学漫谈与成果分享会。英雄团长胡文杰之子等将领后代、解放史与党史研究领域的十余位专家、学者以及报名前来的市民朋友们,深入挖掘解放、接管和解放初期建设上海的历史细节,阐述上海解放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感受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意志,致敬人民英雄和人民群众为这座城市的新生而付出的不懈努力。

上海解放主题连环画《黎明前的战斗》部分手稿也在会议上首次亮相。该连环画手稿由上海解放纪念馆联合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组织创作。通过一幅幅鲜活的水墨画展现75年前中国共产党人、人民解放军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为这座城市的解放和自由而前仆后继的革命历程和感人故事。

此外,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建立地方红色教育场馆与院校合力育人的机制,宝山烈士陵园、上海解放纪念馆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基层政治工作系签订联教联训协议。

作为系列活动之一的“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于5月23日在宝山区实验小学率先启动。活动以“主题巡展+思政课堂”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课。同学们在宣讲员的带领下边参观、边记录,边听课、边思考。

胡炳云将军儿媳讲述解放上海的故事

现场,记者邂逅了前来参加活动的29军军长胡炳云将军的儿媳曹宪华。她透露说,当年上海解放纪念馆筹建时,她说服29军的不少老同志捐物。据了解,曹宪华是红色血脉传承研究会(薪火相传故事团)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公益宣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事业,经常走进学校、社区、部队讲述老一辈的战斗故事。

1949年5月12日,解放大上海的战斗打响了。曹宪华介绍说,当年,她的公公胡炳云将军是29军军长,他率领29军打响解放上海第一枪。当天清晨,雨下个不停,军部指挥所接到各师打来的电话,知道部队已经进入到了王家市、牌楼市一线,并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当时时针指向10点,胡炳云军长命令“86师、87师发起攻击”,全歼汤恩伯,解放大上海,部队如下山猛虎,朝着宝山吴淞方向猛扑过去,一下子部队就前进了60公里,前往宝山的必经之路有个月浦镇,它是上海市区北面一座不起眼,但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小镇,它北靠长江,东临吴淞口。月浦成为了上海市区外围主阵地的一个重要据点,它与北侧狮子林、炮台、南侧杨行据点连成一片,互为犄角,遇到攻击时,随时可以互相策应。

曹宪华介绍说,汤恩伯为了死守上海,利用日军残留的基础工事,经过三个月的整修,成为了与淞沪外围构成牢固的、纵横密集的防御阵地,在这个阵地中有许多碉堡,敌人采取主碉堡和小碉堡相结合,暴露的和隐蔽的相结合的方式构成子母堡式的交叉火力网。此外,还有一些单独的散碉堡,不规则地分布在阵地各处,以补充主碉堡顾不到的各个死角,而且担任月浦,吴淞一线的守敌是国民党52军的一个师,他们编制完整,装备精良,全部都是美式装备,自动火炮,气焰十分嚣张,为了迅速占领月浦,胡炳云军长把主攻任务交给了260团,260团是87师的一个团,87师师长是一位老红军,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善于培养战士们猛冲猛打的战斗作风。

“为了指挥好此次战役,我公公胡炳云整整15个昼夜没合眼。他有严重的肺气肿,却每天抽着烟来提神,是他想出了个办法,用大炮猛攻土地,用尘土盖住敌人的碉堡,让敌人变成了‘瞎子’,在全军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攻击下,杀开了一条血路,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把上海完整地交到了人民手中。”曹宪华介绍说,在离开上海时,战士们还编了几句俏皮的顺口溜说“盼上海,望上海,打下上海拿到两条破麻袋,睡在水门汀,盖着破麻袋,一觉醒来好凉快呀” 。

曹宪华感慨说,在如此艰苦、残酷的战斗环境下,我们的战士还是那样乐观,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战士致敬,把他们的英雄事迹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烈士之子胡继军:父亲牺牲22天后,母亲生下他

今天下午,英雄团长胡文杰烈士之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原副会长兼宣委会主任胡继军参加了座谈会。在参加座谈会前,他观看了一些老照片,也再一次参观了上海解放纪念馆。

“我几乎每年都来。估计有一二十次了吧。”胡继军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当年就牺牲在月浦,骨灰安放在龙华烈士陵园。

他介绍说,1949年5月12日,解放上海战役打响后,父亲当时是29军87师259团团长。“5月13日那天,父亲率领部队扫清敌人位于月浦主阵地周边的一个防御阵地。14日那天打进了敌人的主阵地。那天,友邻部队受挫,伤亡很大,师命令要求259团抽两个营支援接替。父亲亲率部队经过5月14日一天的激战,到了当晚上,撕开月浦的口子,就地由攻转防。国民党军看形势不对加强火力。5月15日天还没亮,父亲就召开作战会议,守住阵地。为了便于观察和指挥,当时不幸被炮弹击中,中了7块弹片,血流如注,当场牺牲。”

胡继军透露说,那时,母亲怀孕9月,在丈夫牺牲22天后才生下他,他算是遗腹子。现场,他还向展示了还健在的104岁老母亲的照片。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