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写的诗歌在学校展出是啥体验?9名高中生校园内“开展啦”
2024-06-04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当我抓住风,用塑料袋装。当我抓住秋,用一杯奶茶来念……”最近几天,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学生陆柔蓉写的诗歌《抓》出现在了学校时行楼一楼大厅里的展板上,而同时在这里展出的,还有其他8位同学写的诗歌。这是大同中学为9位校园小诗人打造的“开展啦”诗歌特展,课间和中午休息时段,不少同学都会在这里驻足欣赏。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大同中学的校园文化特色品牌活动之一,迄今为止“开展啦”已举办了7期,学生们在油画、国画、书法、篆刻等方面各显身手,展示了新时代学子丰富的艺术才能。

高二学生龚昊恺是此次参加展览的校园小诗人之一,对于自己的诗歌能在校园里展出,他非常激动。“对现在的我们而言,这是一场诗歌的盛宴。”龚昊恺说,关于诗歌,有很多种解释,自己最认同的就是诗人黄梵“诗歌就是在拆墙”的说法,“在我看来,诗歌将语言进行重组,赐予我们崭新的视角认识这个世界。”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龚昊恺把写作诗歌当做一种激励自己的力量,曾经的他一度很迷茫,但深夜坐在书桌前时,一些诗句会悄悄冒出来,于是他拿起笔,在写下诗句的同时内心也变得平静,“写诗歌时,我会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宇宙的神奇。”

小诗人韦伊同学是个热爱自然的女生,乐于留心生活中处处潜藏的美好。她坦言,诗歌让她以一种浪漫的方式在世界的巨大幕布上映射出内心的小宇宙,那里有她的森林、大海和小木屋,也有她的冒险、收藏、泪与笑。

此次展出的9块展板上,有的是三两首长诗,有的是十几首短诗,既有青春的怅惘和执著,也有人生的喟叹与欢乐,呈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谈及诗歌《抓》的创作过程,陆柔蓉同学说,当看到学校五月诗会征稿的主题是“以青春为名”时,自己脑子里一下就蹦出了“抓”这个字,“想把青春抓住,但又怕抓不住,表达了一种迫切和无力,很矛盾,也很真实。”

让同学们惊喜的是,此次校园诗歌特展邀请到了诗人、评论家张定浩现场点评。张定浩坦言,在高中繁重的学习之余,同学们还能够读诗写诗,有自己的艺术空间,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我想十年之后,大家可能不会再记得做过的卷子、刷过的题目,但或许会记得读过的诗和自己写的诗。”他表示,同学们的诗都有一种特别明亮向上的感觉,也都从某一角度触及到了诗歌的本质。谈及如何提高诗歌写作水平,张定浩鼓励同学们研究中国的汉字,读一读《说文解字》,因为每一个汉字都有几千年的生命,本身拥有丰富的诗意,“要想写好诗歌,就要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增强对中文汉字的敏感。诗歌就是让语言自己说话,而不是我们指挥语言。”

长期以来,大同中学一直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学生,而自2018年10月9日推出第一期以来,“开展啦”始终在为有才艺特长的学生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同时也推动校园文化发展,调节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他们的审美眼光。校长应华表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学校把“开展啦”这个舞台搭建起来,就是希望同学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尽情地释放,“也希望他们能够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同学的诗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春霞/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