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人民之城、未来之城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6月11日,上海“媒体看新城”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奉贤。记者先后实地参观采访了东方美谷代表企业、言子书院、凤创谷等奉贤新城高质量发展的地标性建筑和集中体现地。
◇ 东方美谷集聚“最美产业” ◇
据奉贤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田哲介绍,奉贤赛道布局特色鲜明,集聚了“最美产业”。“东方美谷·医药”“临港南桥智行生态谷”“东方美谷·美妆”3个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样板。
东方美谷已成为奉贤乃至全市的一张闪亮名片。资生堂、欧莱雅、如新、自然堂、科丝美诗等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这里集聚,产业规模接近700亿元,成为上海规模最大、国内知名度最高的化妆品集聚地之一。
记者参观时了解到,东方美谷代表企业自然堂集团至今已在全国建立了4万多个零售网点,拥有员工近5000人。已获批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质量金奖、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制造业百强企业等称号。
2023年,奉贤全区化妆品产业完成规上产值121亿元,同比增长13.2%;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26亿元,位居全市第三。2021-2023年,新城范围内规上工业产值分别为746.2亿元、772.4亿元、831.8亿元,实现连续增长。
同时,奉贤着力加强科研创新能力,“东方美谷中医药产业基地”在奉揭牌,中医药领域三大国家实验室落地。2023年,新城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500家,市级科技小巨人约30家,区级科技小巨人约80家;有14家市级及以上科创孵化载体,已成功孵化了伯杰医疗、拜朗生物、瀚诺威生物、术理智能等一批明星企业。
这些明星企业多培育自凤创谷科创基地。该基地已累计帮助入驻企业申报项目90余项,其中立项60项,享受专项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提供投融资、银企贷等咨询对接服务,累计获得融资1.75亿元。
◇ 服务能级体现“城市温度” ◇
田哲表示,奉贤新城的发展还体现了“城市温度”,服务能级不断提升。教育方面,“十四五”以来,新建成中小幼学校14所、在建新建学校13所,入选全国“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验区”,与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等开展合作办学,上中国际奉贤分校开工建设。
医疗卫生方面,国妇婴奉贤院区自2022年开业运营以来,门急诊接待近47万人次,迎接7600个婴儿出生。新华医院、复旦儿科医院有序推进中,将为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文化体育方面,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海之花”市民活动中心、上海之鱼、言子书院等一批地标建筑成为新的打卡地。“十四五”以来,世界城市日、第22届“江南之春”美术作品展、中国首届国际女子赛艇精英赛等30余场重大展览赛事在奉举办。
其中,言子书院总用地面积2113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70.5平方米,是一座包含社教、研学、展览、学术交流等复合功能的文化建筑,也是奉贤新城重要文化地标。
它作为一座“小而美”的文化场馆,既是传统文化的研究课堂,又是展示平台。自2023年9月28日开馆以来,每月举办一次品牌活动“言子讲坛”,迄今为止已举办近百场讲座;共接待游客总数73140人次,其中未成年游客入馆总数14794人次。
交通方面,虹梅南路隧道、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全市首条BRT快速公交等重大项目建成通车,奉贤人民翘首以盼的轨交15号线南延伸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南枫线已取得施工许可证,对外交通联系显著提升。城市治理方面,“一网统管”平台持续完善,“一网通办”居全市前列,综合效能稳步提升。
◇ 绿色画卷绘就“森林城市” ◇
奉贤新城拥有得天独厚、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和水绿交融、环城林廓的独特自然禀赋,其生态竞争力是有目共睹的,这里着力打造“森林城市”,绿色画卷徐徐绘就。
近年来,奉贤系统推进增绿、理水、降碳、减污。南上海中央公园与上海之鱼构成的万亩中央绿心——奉贤新城的“生态极核”,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园。
漫步在“十字水街”(金汇港半马步道、浦南运河两岸)和“田字绿廊”构建的连续开放的生态绿廊里,能真正体会到这座城市的碧波灵动、宜居宜游。
今年5月举办的“2024上海(国际)花展奉贤会场”,拓展了公园主题功能,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023年,奉贤建成区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28平方米,绿道建设178公里,公园总数达203座,全时段开放共享率达98%,居全市前列,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
“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打造美丽宜居的活力之区、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让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田哲表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秦春/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