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撬动新未来
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图(除署名外)
当夏日热浪来袭,海派夜生活也渐入佳境。在上海一系列文商旅展深度融合场景中,点亮“一江一河”、外滩“第二立面”等概念成为今年“五五购物节”期间消费创新业态的最大亮点。
外滩“第二立面”,即外滩第一立面建筑后排、西至河南中路、北至南苏州路、南至延安东路的非临江区域,矗立着百余幢风格迥异、历史悠久的老大楼。回望时光之径,新与旧的碰撞,总有万般滋味。黄浦江畔的万国建筑,耀眼犹如皇冠上的明珠。而“第二立面”躲在曲径通幽处,或复古,或先锋,低调却不失魅力,犹如藤蔓般慢慢生长。
多年以前,苏河沿线仓库,本就是上海腹地艺术再造之旅的发端。2019年,这些苏州河沿岸的老建筑、工业遗存开启更新计划,包括香港路、衍庆里、四行仓库光三分库在内的诸多城市空间迎来了空间改造和功能升级。
苏州河沿岸的上海,是多元包容的,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当沧桑建筑与艺术展览相遇,修旧如旧的红砖与铁锈也见证着创意迸发的城市文化演进。苏州河沿岸的上海,又是分外时髦的,时尚气质、历史底蕴、人文眼光与潮流生活能不断碰撞出新火花。苏州河沿岸,穿过西藏路桥,始建于1929年的衍庆里如今变身时尚中心,设计师们掀起“创意风暴”,让这座青砖灰瓦的石库门仓库成为潮流时尚的孵化场。
放眼全球,上海“一江一河”的新叙事不乏参照样本。中国香港地区艺术新地标M+博物馆毗邻维多利亚港,Fotografiska的瑞典总部依傍水岸,同样是历史悠久的老建筑;英国最大最著名的现代艺术殿堂泰特现代美术馆就坐落于泰晤士河南岸,与伦敦众多历史建筑隔河相望……无疑,城市因水而兴,文化因水而起。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再到世界级滨水区,更需要一个全新的认知系统。我们不妨畅想一下,打破水岸、环境、建筑、历史、人文、艺术曾经互不往来的壁垒,用艺术撬动水岸经济的新未来。
青年报记者 冷梅/文、图(除署名外)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