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电影之城”?上海发布三年行动计划
2024-06-15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很高兴这次再度来到上海,来到传奇诞生的地方,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上海这座时髦、摩登又有厚重年代感气氛的‘魔都’,对我们创作有极大的吸引力。”刚在上海拍摄过电影《酱园弄》的著名导演陈可辛,6月15日在《弘扬城市精神 打造电影之城 上海市电影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发布会上,动情讲述自己在上海的创作故事。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了解到,上海电影的“三年行动计划”,涵盖了上海电影当下最重要五大方面的24项发展任务,未来将围绕创作、放映、学术研究等方向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打造电影之城。

  ◇  让电影创作者有获得感  ◇  

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历经百年,仍然领风气之先。近年来,上海电影市场领跑全国,电影票房、放映场次、观影人次、影院数量、银幕数量、座位数量等各项市场数据多年保持全国城市第一,出品了多部如《奇迹·笨小孩》《攀登者》《人生大事》《长安三万里》《万里归途》《无名》《长空之王》《孤注一掷》《狗阵》等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质的精品力作,斩获众多国内外重量级奖项。

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刘祎呐说,上海电影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骄傲,精品创制硕果累累,“未来我们不仅要发挥优良传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继续繁荣故事电影的创制,提供最优秀最完善的全流程服务保障,还要着力推动建设动画电影记录电影的高地,使电影艺术触达想象真实的最远边界,尤其要发挥好上海评论的引导作用,让好电影拥有好口碑,让好故事找到好关注。”

在“三年行动计划”中,精品创作仍然是重中之重,上海未来三年精品创制片单被发布。陈可辛作为创制代表发言时,也分享了自己在上海虹口拍摄《酱园弄》时的感受,“我差不多每天开工,都会从酒店步行到虹口区,经过大街小巷,闻到路边摊豆浆油条的味道,然后听着大家讲上海话,我常常就会想到我的父亲,我小时候他一直跟我讲他对上海的梦想,石库门、亭子间、弄堂,鲁迅、沈从文、徐志摩……我在虹口拍戏,就拿着他的手表戴着,就好像他坐在我身边看我拍戏。”

上海给陈可辛的创作冲动,也同样给了王家卫。陈可辛笑着说,自己拍《酱园弄》期间,《繁花》正好也开始热播,“我们白天拍上世纪40年的上海,晚上回酒店看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而我们活在今天的上海。这座历久弥新的城市,既有非常地道的色彩,也有非常国际化的高楼,它始终能为影视带来一份很不一样的力量,希望这种力量会推着更多的电影人永葆热情地去讲每个时代的上海故事,借此传递每个时代的上海声音。”

  ◇  让影迷观众有幸福感  ◇  

即将到来的暑期档,《解密》《逆行人生》《白蛇:浮生》《异人之下》等多部上海出品影片即将在暑期档上映,备受关注,获得第77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的《狗阵》已于6月15日上映,为观众献上暑期档光影大餐。

“上海拥有浓郁的电影氛围,活跃的消费市场,拥有具备高度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的影迷观众,379家影院,2247块银幕构成了电影之城的市场根基。”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戴运说,新场景、新内容不断涌现的当下,影院经营和空间创新的痛点是如何留住观众,如何吸引更多年轻观众到场?“首先,我们要让电影场域更精彩,将系统化地打造一批主题影院和特色影院,为动漫迷、科幻迷、戏曲爱好者、艺术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个实体的社交平台,以高粘度、高互动、高频次的影迷活动,让上海影迷成为全国最有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的电影观众。”

在电影发行放映方面,上海将探索分线、分众、分区发行,开展特色排映,支持影院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形成多元放映格局。此外,还将持续优化惠民、惠农、惠学、惠老、惠特“五惠”放映活动。鼓励结合节假日、电影档期,推出优惠观影活动,鼓励为农村群众、师生、老年人、特殊人群等提供观影便利。持续推进电影进农村、进校园、进军营、进展馆、进养老院、进商圈的“六进”公益放映,不断提升公益放映水准与能级,丰富电影放映“毛细血管”,培育更多潜在观众。

不仅仅是放映,在city walk成为潮流的当下,如何让上海这座“电影之城”,在影迷眼中处处有电影元素?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介绍了上影集团全新打造的FOD(Film - Oriented Destination)“电影策源地”。

“在上海‘花园马路’新华路上,在上海影城的所在之地,这几天FOD的灯牌已经亮起。其中的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经过保护性修缮,将成为艺术展览、电影交流的圣地;上海影城SHO,自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焕新升级后,迅速成为文旅打卡热点;计划于今年10月全新亮相的CHAO CLUB酒店,将定期举办艺术文化活动,让电影艺术与生活方式交相辉映,吸引全球电影人、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王健儿表示,FOD是集五星级影院、酒店、俱乐部于一体,打破电影、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创建沉浸式电影文化空间,“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具备链接其他文化艺术生活的能力,我们也将汇聚全产业链资源,以新质生产力带动更多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助力上海打造电影之城、艺术之城、人民之城。”

上海市电影局表示,预计经过三年左右的持续推进,将全面提升上海电影的综合实力,不断擦亮“上海电影”金字招牌,进一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弘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并以电影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为中国电影、世界电影贡献上海力量。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