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舞台剧搬到校园,上海海事大学学生化身沉浸式校史体验剧主演
2024-06-16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当舞台剧搬到校园,学生化身主演,以沉浸式课堂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能给参演和观演的学生哪些感触和感悟?6月12日,上海海事大学上演“致敬航海先驱,逐梦海洋强国”——沉浸式校史体验剧《陈嘉震》。在该校航海广场,这堂时长1小时的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情景体验剧精彩开演:慷慨激昂的话语、至情至深的演绎,将现场观看的近百名师生带进中国航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时光隧道。

  == 查阅大量资料,加深角色理解 ==  

“祖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中,我要回国参与抗日!”“可是再坚持几个月,我们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陈嘉震和几位同学正在为了是否回国的事情发生争论。最终,五位少年在“喝了这碗酒,壮士一去不回头”的承诺下,共同举杯,准备重回祖国……这幕场景出现在情景体验剧第一幕“归国参战”。

一部情景体验剧,一堂育人课。来自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朱晨曦是第一幕“陈嘉震”的扮演者,谈及前期准备,他告诉记者,不仅深入了解陈嘉震老校长的故事,感受到陈嘉震老校长年轻时“一腔热血,满腔热忱”,还观看之前版本《陈嘉震》的演出录像,学习剧中专业演员的演技,反复打磨。“‘喝了这碗酒,壮士一去不回头’,这是我对剧本角色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剧中年轻的陈嘉震在海外得知家国危难后,毅然决然选择报效祖国回国参战的片段,深深打动了我。今后我也要脚踏实地学习,从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开始,为航运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啃剧本、抠细节、反复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王祉衡同学在第三幕“入党宣誓”中饰演陈嘉震。对于他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演好老年时期的陈嘉震先生。“我饰演的陈嘉震老师,虽然68岁才入党,但他的入党信念是坚定的。对他来说,入党不仅是一种政治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人生价值的体现。”

在前期准备和排练期间,王祉衡不仅搜索了大量陈嘉震先生的资料,还请教了既是党员又是退伍军人的父亲和外公,再融入自身对角色的理解,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当我真正了解那个年代后,说台词时充满了真情实感。我还特意学习如何演好一位老人,学习老人的姿态与语言,老人说话是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为了更加贴近角色设定,我戴上了一头灰白的假发。”

记者了解到,此次情景体验剧共包括“归国参战”“绳结比赛”“入党宣誓”“古今对话”四幕,讲述了中国航海教育先驱者陈嘉震青年时远赴英国留学,在国难当头之际毅然归国参战;壮年时治学严谨、致力于发展我国航海教育,提高我国航运实力;老年时为追寻毕生的信仰,年近七旬仍坚持入党的传奇经历;融入“古今对话”,体现航海教育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师生亲身参与到校史学习、角色打磨、现场演出等环节,在校史中感悟先辈精神,砥砺报国之志。

  == 舞台搬到校园,感悟大师精神 ==  

身处校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校史体验剧中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现场观看的傅品慈同学满怀感慨地说:“今天的课堂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全程沉浸其中。尤其是看到陈嘉震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报效祖国的场景时,他的爱国情怀与坚毅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让我坚定了未来为航运业努力奋斗的决心。”

校史体验剧四幕分别由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商船学院、物流工程学院和交通运输学院4个学院的学生报名参与排练和演出,参与第二幕演出的张烜烜同学来自商船学院。在排练和表演中他感触颇深:“我所饰演的赵锡成先生,终生服务于航运事业。我印象最深的台词是,‘在大海上一定要沉着冷静,一个小的失误就可能酿成一场大的事故。’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我也会时刻注意细节,争取能够成为一位合格的航海人。”

记者了解到,此次师生演出的校史剧《陈嘉震》,是上海市教育系统重点扶持的“向大师致敬——大师系列校园剧”项目之一,2020年11月,该剧在上海海事大学大礼堂上演,在校内师生中引起了积极反响。本次演出对剧本作了相应的修改,更适合校园真实场景的演绎,真正做到让师生参与进来,让校史活起来。本次情景体验剧由上海海事大学团委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协调。

谈及打造情景体验剧的意义,校团委书记赵大为表示,我们把大师剧从舞台上搬到同学们生活中,让师生在表演、观看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陈嘉震先生对于航运事业的热爱,对中国航海教育、航海事业发展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谱家国情怀,扬海大精神。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泳均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