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的“第一课”——来医院学急救技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双手交叉置于人体模型胸骨下半部,重心向前,垂直下压,掌握好节奏……”作为高考后的“第一课”,来自曹杨二中的80名毕业生选择给自己报名了红十字救护培训课,学习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气道异物梗阻处理、创伤救护等。6月18日,普陀区中心医院与曹杨二中携手开展的高三学生“毕业+医课”救护培训项目正式启动。通过线上理论与线下实操培训共8课时的培训,学生们最终顺利通过考核,获得了红十字救护员(初级)电子证书,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的“第一张证书”。
由于去年经历了一次家庭变故,让曹杨二中的高三学生张天力意识到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高考结束后,张天力选择一边放松一边自我提升,考驾照、学厨艺忙得不亦乐乎,在得知有机会可以体验生命教育,学习急救知识,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张天力未来希望能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工作,他说,这次培训不仅让他增强了应急救护能力,还给他带来了不少意外的“灵感”。“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将这些持证的应急救护员信息汇总到公共平台上,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通过软件找到附近的救护员,就像打车软件的模式一样,‘接单’的救护员可以尽快赶到提供帮助。”张天力表示,作为高中毕业生,这次培训在提升自救互救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据悉,今年是普陀区中心医院与曹杨二中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共建的第十年。十年间,在中心医院“心心相印·普中情”党建品牌的引领下,医院还不断输送优质医疗资源进校区,开展义诊咨询、健康科普、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此外,还先后共举办了7次职业体验活动,吸引百余名学生参与,涉及普外科、妇产科、呼吸内科、康复科、手术室、检验科等十余个科室。此次开展的“毕业﹢医课”救护培训项目也是医校共建合作的又一新举措,在今天的启动会上,医院还与曹杨二中进行了党建签约,为培养更多具备医学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团委也不断探索践行青年联建共建活动,带领团员青年投身并参与健康公益和医学科普事业,为社会群众提供服务。据了解,在即将开班的爱心暑托班活动中,医院还将为普陀区“医二代”特色爱心暑托班贡献一份力,让孩子们可以通过体验和学习医疗知识,度过一个特别的暑假。
“通过此类体验活动,不仅为学生打开了医学世界的大门,更是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锻炼平台,让学生在参与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感受医学的高度。在关爱患者活动中,触摸医学的温度。在志愿拓展活动中,了解医学的厚度。”普陀区中心医院医务社工部主任沈华告诉记者,此次培训恰好处于高中毕业生的成人仪式和毕业典礼之间,学生们在取得高中毕业证的同时,还可以收获走向社会的“第一张证书”,意义非凡。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蔡娴/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