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被撞倒地不起!部分滨江夜间“骑行团”违法现象增多?记者去“火”出圈的苗江路看了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据媒体报道,6月13日晚上黄浦区苗江路花园港路路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自行车骑行者不慎撞上一名行人,后者摔倒受伤后送医救治。对此,上海交警官方微博深夜发声。
如今,事情过去快一周了,“火”出圈的苗江路夜骑情况如今情况如何了?6月18日晚上,记者又去现场看了看。采访中记者发现,骑行者车速过快、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仍有存在,对此路人、机动车车主诉苦说:“只能绕开走。”
事件回放 行人被骑行者撞倒地不起
据报道称,6月13日事发当晚,一名骑行者骑着单车经过苗江路近花园港路路口时,撞上了一名行人。照片显示,事故发生后,该行人倒在路口的人行横道线上,卧倒的自行车则压在当事人身上,情况一度比较危急。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协管人员到场。当事人受伤后,被及时送往附近医院观察治疗。
对于此事,6月15日晚,上海交警官方微博表示,近日市民群众反映部分滨江道路夜间“骑行团”交通违法现象有所增多。对此,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将继续保持对重点骑行路段的检查和执法力度,并持续加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工作。
警方提示:夜间骑行锻炼必须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不得闯红灯、不得在机动车道内骑行,不得互相竞速骑行,确保自身和他人的交通安全文明骑行。
事实上,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于去年7月24日也报道过,深夜的苗江路上,一些骑行者在这里开启“狂飙”模式,导致安全隐患重重。去年8月,警方曾对该路段骑行爱好者的交通违法行为开展过整治行动。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将苗江路等路段的非机动车道改造升级为更加适合骑行健身的骑行道,之前灰色的路面变成了红色。红色路面为沥青材质,一共铺设三层。改造后的路面平整但不光滑,摩擦力的存在会让骑车人在雨天也不会打滑。与此同时,路边还增加了骑行道标识:黄浦滨江自行车道。
此后一段时间,骑行者的交通违法行为确实有所下降。不过,不少市民反应,随着天气逐渐,夜间前来滨江骑行的人也开始增加,一些违法行为又出现“回潮”现场。
回访现场 飙车、占用机动车道等现象仍存在
当前,在许多大城市,骑行,特别是夜骑渐渐成为一种“潮文化”。由于苗江路、半淞园路、花园港路正好围成一个总长近3公里的圆圈,骑手围绕圆圈顺时针骑行一路飞驰,畅行无阻,所以经常有骑行车队来这里竞速、拉练。
距离6月13日行人被骑行者撞倒在地事件过去快一周了,苗江路上的夜间骑行情况怎样了?6月18日晚上8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苗江路。因为当晚天气凉快,前来骑行的人并不在少数,有人独自骑行,有人三五结伴骑行,不过大规模骑行队伍并不多。短短的几分钟内,就有三四十位骑友经过,还有的骑友骑行累了,坐在路旁休息。
记者发现,苗江路等道路旁的喇叭在不断重复提醒:“各位骑友们请注意:骑行时请控制车速,不要闯红灯,不要走机动车道,注意安全。”与此同时,交警会不时前往各路段进行巡逻,路口也增加了辅警以及交通协管员。一旦发现有骑行者速度过快或者占用机动车道时,会立即上前进行劝阻。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仍有“开火车”的骑行队伍经过,有的多达十多人。其中有人骑行速度明显超过了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有时候,还没看清车子的模样,单车就已经从身边呼啸而过。
晚上8点半左右,在苗江路望达路路口,有一支骑行“火车”队伍经过,队伍中一共有8位骑行者。当时,在该段滨江区域有不少散步的市民,有个别骑行者在路口闯红灯时要避让正常过马路的行人,为此他们时不时骑上了机动车道,场面险象环生。
路人、开车族不满 “只能绕开走”
“以前,只要是天气晴好的情况下,这里每天都会聚集大量骑车爱好者。经常会有人违反交通规则,对其他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来经过相关整治后,晚上来这里骑行的车队少了,骑行者的车速也明显放慢了。”一位姓张的市民告诉记者。
张先生直言,仍然有“很多不自觉的骑友,成群结队地在机动车道上快速穿行”。他们转弯不减速、不避让行人,已成了“家常便饭”,把“安全”二字已远远地抛诸脑后。“晚上来滨江,大家都是来锻炼身体的,我也理解这些骑行的人。但是这些骑友没有安全意识,真的太危险了,很容易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市民黄阿姨则表示,晚上根本不敢带着5岁的外孙来这里散步,就怕发生意外。“不少自行车‘刷——’地一下,就从身边穿过去了,我们年纪大了,反应不够快,所以只能尽量离远点这些自行车。”
除了行车,不少驾车族也有不满。车主周先生告诉记者:“很有骑友速度飞快,会占据机动车道。我看到他们都是提心吊胆的,晚上开车我会尽量避开这个路段。”
记者手记 共同努力,让骑行文化走得更远更好
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法规中,并没有对自行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属地交警在管理过程中,只能以劝阻为主。
事实上,并非没有法律法规来约束骑行中存在的一些恶劣现象。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第七十二条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应当遵守不得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者曲折竞驶的规定。
骑行环境更友好的同时,也须让骑行更安全。不少市民表示,他们对市民夜骑表示理解,但是前提必须是保证道路安全。他们希望,骑行者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从文明骑行做起;另一方面,也希望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强管理,让骑行更加规范。
采访中,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资深交警告诉记者,自行车靠人力驱动,无法像电动车那样通过机械手段在出厂设置时进行限速,特别是夜骑时,速度控制更是难上加难。想让骑行更加安全,更多的的是靠每个人的自觉。非机动车骑行追逐竞驶是违反交通法规的,属于违法行为。“希望广大骑行爱好者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交通安全自身防护,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不仅关乎自己安危,更可能危害他人安全。共同规范骑行,也是很多骑友的心声。资深体育人林先生建议说,大家共同努力了,才能给骑行爱好者更多的空间。他建议对自行车竞速的需求,可以引导进相应的场所。比方说可以效仿机动车的管理方式,设置自行车智能潮汐可变车道,并用清晰醒目的颜色进行标识,给骑行者更多的骑行空间。潮汐车道既可以满足高峰时间交通的需求,还能够有效节约道路资源,提高交通效率;同时也可以避免自行车与机动车以及行人混杂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之,只有让骑行更安全了,才能回归健身的初衷,也才能让骑行文化走得更远更好。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文 郭容/图、视频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