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编程梦启航!数千名学子展现科技创新风采
2024-06-22 青年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从学校生态节得到启发,用废旧材料加编程设计了“我的生态小管家”;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交通拥堵,于是思考设计了基于车流量识别的动态红绿灯控制系统……6月22日,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终评在上海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同步进行,选手们现场演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专家答辩和与人工智能、编程相关的综合素质测试,展现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今年4月,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人工智能与编程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本次活动在前两届活动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积极响应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开展第16届全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的要求,同时结合了部分教育部“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进一步为上海青少年搭建更为广阔的科技创新实践与交流的平台。

自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共组织开展了6轮公益科普课程与活动,全市青少年积极响应,共有来自16个区的超过30000名中小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和活动体验,诞生了许多创新成果。本次活动在原有的编程、人工智能类别的基础上,新增了科创系列和机器人系列,共有动画故事、创意游戏、Yocoding专项、探究主题、机器协同等16个活动项目。

终评现场看到了青少年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想法。普陀区曹杨实验小学的陈高意带来作品《我的生态小管家》,想法源于学校生态节,从学校的菜园和雨池得到循环使用资源的启发,用身边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打造一个动植物共生的环保小家园,同时进行编程,让它变成更智能的小助手,帮助陈高意一起料理小家园,避免有时候因为忙碌而疏于照顾它。“人工智能也可以融入普通生活,让它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上海市临港实验中学的胡赵哲跟着父母出行时,有时会经历交通拥堵,这让他思考起,是否能通过设计红绿灯控制系统来缓解交通拥堵。胡赵哲带来的作品《基于车流量识别的动态红绿灯控制系统》就是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构建了一套十字路口车辆通行控制系统,其核心为通过摄像头实时捕获路口图像,再利用AI进行车辆数量和位置的识别,设计的智能算法动态调整红绿灯的时序,优化交通效率。“此外我还为系统设计了交通指挥机器人,结合智能红绿灯系统协同控制,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来改善路口通行流畅性。”

萨卡班甲鱼已经灭绝,但这却成了上海市娄山中学学生杨影萱的创作思路。她带来的《数智情绪互动多功能台历》融合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卡通形象萨卡班甲鱼与濒危海洋动物科普册、翻转万年历、互动氛围灯及音乐,“我想以萨卡班甲鱼的灭绝引发大家对于保护环境及海洋生态的重视,以濒危海洋动物科普册拓展大家对于濒危海洋动物的认知,以翻转万年历传递时光飞逝、要珍惜光阴共同保护地球的理念。”    

评委们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随着终评结束,最终的获奖名单近期将通过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少年科学院微信公众号发布。

本次活动由少先队上海市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办,上海少年科学院承办,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徐汇华理学区协办。活动不仅为上海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广阔的科技创新实践与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