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国”,何以“问道”?这本新书讲明白了
2024-06-22 文教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中国”是怎么来的?中国人的思想演进历程蕴含着什么必然性?这些问题都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著名学者杨念群的新书《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中得到详细解释。今天,杨念群携新书来到徐家汇书院,与上海读者一起“问道”。此次讲座由徐汇区委统战部指导,由南洋中学历史教师刘晖与杨教授对谈。

杨念群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拓展中国史研究。他的学术与深厚的家族底蕴有很大关系——他是清末民初名人杨度的曾孙,晚清名人梁启超的曾外孙。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华章同人出品的《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摒弃传统思想史著述,仅仅关注具体人物、作品的写法,提炼出包括天下观、正统论、儒法思想、老庄智慧、新儒学、中国佛教在内的六大主题,提纲挈领地阐释了其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及人们日常思想行动的影响。

杨念群告诉读者,要讲中国思想史,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中国”。他说,“中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上面。这尊酒器内壁底部镌刻的铭文中出现了“宅兹中国”。“中国”的“中”字有“中央”的意思,“宅兹中国”大概就是周王居住在中原地区,具体在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因为周朝的国都建在此处。“我们看‘国’这个字,它的外围轮廓就像一个四四方方的框子,表示王者占据着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当时周王能够管辖到的范围差不多也就是洛阳周围这么一块地方,这说明当时所说的‘中国’指的是洛阳周围一带,它代表着地理空间。”

而古代“中国”又称“华夏”,因为周人认为自己起源于“中国”,同时又是“夏”的继承人,于是把“华”字放在“夏”的前面,目的是表明夏朝文化优美典雅,就像一件华丽衣服上的装饰物一般绚丽耀眼。周人有意把祖先源流追溯到夏朝,充当起了夏朝文明的继承者。周朝自称“华夏”,如此看来,好像周人最早意识到自己身处天地中心。

杨念群的这本新书叫《问道: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何为“问道”,问的是什么“道”?实际上这个书名是杨念群多方考虑后才定下的,“问其实就是寻的意思,问道就是寻路,也就是探寻中国思想史的问题是在什么地方,同时我认为问道也带有行动的意义,不仅是问,更是行动的哲学逻辑,任何中国思想如果没有落实到时间中,体现出实践的价值,那么这个思想是没有意义的。”杨念群表示。

很多读者翻阅此书,觉得这确实是一部“全新”的中国思想史。其中最大的一个新意就是在写思想史演进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同期社会历史发展的描写。对此杨念群解释说,以往的思想史写作是把“思想”抽离出具体的历史语境,单独拿出来进行阐释,这样做的一个后果是读者不知道这些“思想”产生的具体历史背景和脉络,也不知道为什么古人会这样思考问题,以至于这些思想家形象都是平面化的不是立体的。

他在《问道》里要做的就是把思想转变的来龙去脉说明白。比如孔子一辈子都在思考如何恢复“礼”的秩序,“礼”是周朝人发明的,而孔子是商朝人的后代,按理来说,周朝人是他的仇人,孔子却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表示自己欣赏周朝的文化,这说明孔子之所以伟大,就是他超越了自身的身份界线,认为周代在人文化程度方面比商朝做的更为出色,所以他才背叛了自己的出身,把传承文明当做自己的首要责任。孔子的形象也就由此立体起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