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艺术跨学科如何赋能国际人才?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学艺术学设计就是学画画?其实艺术设计完全可以和工程、商业等学科跨界结合起来。在今天举行的“AI时代,艺术跨学科如何赋能国际人才”的圆桌论坛上,教育领域的专家及代表各抒己见,不少专家认为,艺术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积极探索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元化、高品质的学习体验。
此外,为了化解艺术类留学生在海外创业难的痛点,ER艺教共和课程中心和德必集团计划在英国伦敦共建艺术教育孵化器,共同打造为海外艺术留学生和工作者提供就业机会、创业场地等全方位支持的平台。
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可能一个班有50-60%的生源都是中国学生。ER艺教共和课程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兼总校长钟玉伟曾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培训,他和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招生官兼系主任、后来的合伙人Grant教授在交流时发现,中国学生长期受一个问题的困扰。“即艺术生如果只学校内的课程,无法满足申请国外大学的条件,这就衍生了很多培训公司。但往往这些培训公司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真的学生到海外求学十分吃力,国外的大学普遍反映中国学生教的很累。”
深谙这一痛点的钟玉伟和Grant一拍即合成立了ER艺教共和课程中心,研发ER艺教共和课程,将课程输入进校园。让学设计的学生足不出校门就能完成专业课程。
今天,ER艺教共和课程中心与多所知名国际学校共同启动了“ER艺教战略联盟”。这一联盟的成立将为联盟校提供丰富的国际艺术资源和前沿资讯,以及海外优质艺术大学的升学服务,师资培训和跨校交流等支持。
“我们自己研发的课程已经得到了部分英美大学的认证。接下来,我们希望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认可。” 钟玉伟介绍,现在不少家长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比较片面,觉得艺术就是美术、画画。学生成绩不好才学艺术设计。这个绝对是误区。此外,其实艺术完全可以和工程、工商、材料等结合起来,满足未来融合性学科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
但问题来了,即便艺术生在海外成功留学,但想要留在英国创业就业很难。钟玉伟告诉记者,为了缓解这些学生租房办公难的现状,他们打算和德必集团合作,打造一个设计师孵化器,为学子们提供帮助。
现场,德必集团董事长贾波与ER艺教共和课程中心创始人兼学术总监Grant教授共同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标志着双方在艺术教育领域达成深入探索与合作的共识。作为合作内容之一,双方计划在英国伦敦共建艺术教育孵化器,结合德必集团在海外文科创园区的成功经验和ER艺教共和课程中心在艺术教育的优势,双方共同打造为海外艺术留学生和工作者提供就业机会、创业场地等全方位支持的平台。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