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治疗叫“好好吃饭”!专家:夏季更须注重“高级养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餐桌上的食物也变得琳琅满目。然而,在这些五光十色的美食背后,却隐藏着营养失衡的隐患。营养问题已不再是单一的营养不良,而是逐渐转变为营养不均衡的复杂局面。对于患有脑卒中等疾病的市民而言,更要注重日常饮食。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病。脑卒中有两个高发期,一是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二是气温超过32℃的盛夏。最近上海已经“入梅”,闷热潮湿令人没有胃口,摄入减少,加上出汗增多,一些高危人群更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从而诱发脑卒中发作。在此专家提醒,“好好吃饭”就是最高级的养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营养不均衡主要表现为钙、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的匮乏,而维生素D的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也相当普遍。
营养失衡的根源何在?食物来源的单一性、全谷物摄入的减少以及超加工食品的泛滥,都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膳食因素已成为影响大众健康的危险因素。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营养的均衡摄入呢?哈佛大学的一项207241名人员参与受试的、长达32年的研究中,团队对52种常见蔬果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确定了19种高质量蔬果。这些蔬果如同宝藏,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成分,能够帮助我们维护健康、预防慢性疾病。
“日常饮食中,我们应当注重摄入球形生菜、菠菜(生)、苜蓿芽、茄子/西葫芦、西兰花、芹菜、羽衣甘蓝、青椒/红椒、胡萝卜(生)、白菜、生菜、蘑菇等蔬菜;苹果/梨、葡萄干/葡萄、蓝莓、柚子、橙子、干梅子/西梅干、香蕉等水果。”冬雷脑科医院神经营养与代谢科主任付泽建介绍,“关于蔬菜水果的选择与摄入要数量,更要质量,应当遵循以下三条食用方法:蔬菜尽量减少烹调加工、蔬菜尽量减少烹调加工、尽量避免深度加工的蔬果。”
“好好吃饭”就是最高级的养生。将营养研究与日常饮食相结合,对于三高人群尤为重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需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全谷物、豆类、瘦肉等。同时,控制食物的总热量摄入,避免过度肥胖,有助于改善病情。
对于脑卒中高危人群或者脑卒中患者而言,营养搭配同样至关重要。付泽建建议,应该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疾病阶段和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膳食方案。比方说对于一名中等身材的成年男性来说,每天要吃4-6两的主食,其中最好一半来自粗粮,比如各种杂豆和燕麦、黑米、小米等杂粮,外加一颗中等大小的薯类(红薯、芋艿、土豆、玉米等)。每天吃1斤左右的各类蔬菜,首选茄子、西葫芦、菠菜、生菜、西兰花彩椒等高代谢质量的蔬菜。半斤左右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橙子、柚子等高代谢质量水果。
另外,每天建议吃一小把坚果(约10克),以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控制盐的摄入量,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每天摄入烹调油控制在半两以内。额外添加的糖要控制,同时尽量戒烟戒酒。
除了饮食之外,专家也提醒,夏天开空调多,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的刺激容易导致血管痉挛的发生,从而导致脑卒中。
夏日里,应注意少量多次补充水分,保持足够的血容量来维持脑血流灌注;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温度变化刺激脑血管;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要规律服药,注意监测指标;若是出现发热、腹泻等情况,尽早就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