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爱乐重返申城,梵志登:上海是中国成功发展的缩影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上海是具有极大包容度,又有很高的城市品格的城市,是中国成功发展的一个缩影。”7月2日,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梵志登在登台前,和上海的媒体如老友般聊开了,当晚,作为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重磅演出之一,《纽约爱乐与梵志登:重返上海》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开启了首场演出,这也是时隔5年之后,纽约爱乐乐团这支名团首次整团回归上海。
// 上交的老朋友 //
纽约爱乐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历来有着深度合作,除了互访,还共同创办了上海乐队学院等。此次,这支美国百年老团,在其即将卸任音乐总监的指挥家梵志登执棒下,带来青年作曲家尼娜·谢卡尔的《光》、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并与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托马斯·汉普森带来马勒《少年魔角》选段。
其中《光》由年轻的美籍印度裔作曲家娜·谢卡尔创作于2020年。她用柔和与灵巧兼具的作曲手法,用恰到好处的滑奏、弯音和倚音模仿浓密的云层与婀娜多变的光与影,在作品中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印度元素。
托马斯·汉普森曾于2016年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在余隆棒下,唱响《少年魔角》,如今,堪称马勒艺术歌曲代言人的托马斯·汉普森和纽爱再唱马勒。将马勒的笔下对自然、生活、爱情、死亡等元素的深挚思考,分享给观众。作为压轴曲目的勃拉姆斯《e小调第四交响曲》是一部由对立情绪孕育出的超神之作。旋律的忧郁与喜悦、严厉与狂想、庄严与激昂变化多端,力量累积所展现出的悲剧性的哲理感受摄人心魄。
“此次重返上海,我们的曲目是和上交商量着来的,其中既有传统的德奥的作品,也有美国作曲家的新作,强调多样性和丰富性——对我们来说,多样性始终是很重要的条件,因为纽爱的特点,是对不同曲风的掌握能力超强,我们每次都想呈现丰富的曲目。”梵志登说。
// 上海的老朋友 //
梵志登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因为著名指挥大师伯恩斯坦的独到眼光,他走上了职业指挥家的道路,如今已近20年。此前担任香港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时,就和上海交流密切。2018年,梵志登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第26任音乐总监,原本就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密切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更是走向了纵深。
从2008年起,纽爱已经在上海演出超过20次。纽约爱乐乐团与上海夏季音乐节更是情缘深厚,自2015年,纽约爱乐首次海外驻节,“假装在纽约”的主题让上海市民体验了一番纽约音乐生活,也开启了两团间一段新的国际合作征程。这一段约定跨越疫情,延续多年。
“我每次来上海,这里都会给我带来很多灵感。”梵志登说,“这座城市有辉煌的历史,是全球交流的平台;这里有很好的人民,优美的建筑,每次来我都会特别留意到这里的建筑,老建筑保护得很好的同时,也有很多引领着时尚潮流的现代建筑,这一点和纽约很像。”
他以心脏作比喻,盛赞上海发展得非常成功,“心脏有4个心室,第一个是家庭,第二个是经济发展,第三个是体育运动,第四个是文化,4个心室如果运转得很正常的话,心脏就会很健康。上海每方面都发展得很好,是如此健康的城市。”也正因为熟悉和了解上海,了解中国人的幽默点,他也调侃说,“如果提高一下足球水平就更好了”,一句话逗笑了所有媒体。
此次重返上海,纽爱诚意十足,在3日晚,还将带来这一主题音乐会的第二场,上演莫扎特《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和科普兰《第三交响曲》。
纽约爱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里·金斯特林对这次演出充满期待。他说:“很荣幸能再度承担起美国文化大使的职责,加强我们几十年来在该地区建立的牢固关系纽带,我们的音乐家会也与杰出的上海乐队学院学生合作。在梵志登先生音乐总监任期结束前能与他为海外观众再最后演出几场,我们也十分激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陈宏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