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刚出生的娃“写”来了一封信:“我们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做个优秀的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我们是龙凤胎宝宝——桔子和柚子,我们已经回家了,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一点点长大。这半年多来,张宁阿姨您辛苦了,从一次次的检查、诊断,到顺利分娩。我们长大以后,也要像张阿姨一样,做一个优秀的人,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人,带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这是一封特别的感谢信,收到信的那一刻,张宁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在生命的战场上,有一群人默默守护,他们用专业和勇气守护着每一个新生命,同时也保护着每一位母亲的健康,那就是产科医生。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张宁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危重孕产妇救治”项目个人一等奖。奖项的背后,是她和团队对生命的敬畏和担当。
◇ 危重孕产妇救治,每一刻都惊心动魄 ◇
刚刚过去的周末,原本是张宁的休班,突然值班医生打来了电话。接电话前张宁就感觉不妙,周末接到值班医生的电话,通常都是有比较严重的突发情况。
果然,电话接通的瞬间,就听到对方急促的声音。“宁主任,宁主任,需要你来医院!即将要转来一个低氧血症、呼吸衰竭孕30周的危重孕产妇!”电话里,张宁和值班医生紧急交待了接诊注意事项以及外科监护室等床位提前安排,同时联系了多学科团队。
当张宁赶到医院时,产妇刚送进医院,状态确实很差,已经需要高流量吸氧,心衰指标很高,说话时大口喘气。更令人担忧的是,胎心监护提示,宫内情况差,宝宝也随时可能发生胎窘、胎死宫内。母胎情况不容乐观,张宁立即做出决策:尽快终止妊娠!多学科团队讨论围手术期方案和管理细节的同时,新生儿科医生也已做好早产儿的抢救工作。家属谈话告知、联系手术室等,一切都在快速有序高效地进行。
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张宁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小心翼翼又果断迅速地操作着。她深知,每一个动作都关乎两条生命的安危。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早产儿最终以最佳状态娩出,产妇的情况也得到了控制。
然而,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宁和仁济危重孕产妇抢救团队继续密切监护产妇,积极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发稿时,产妇的情况已经明显好转,正在康复中。当产妇紧握着张宁的手说“谢谢您医生”时,张宁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仁济产科。“作为一名产科医生,我们的责任就是守护每一个新生命。这次能够成功救治黄女士和她的宝宝,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张宁说。
◇ 产科医生,情怀和善良特别重要 ◇
产科,一个迎接新生命的地方。仁济医院作为首批正式挂牌的上海市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承接全市近30%的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近三年抢救全市约40%濒死孕产妇,抢救成功率98.7%,成为上海唯一一家市危重孕产妇救治实践技能培训中心。来这里分娩的孕产妇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等各种内外科合并症的高危孕产妇占比超过60%。
谈到选择产科的初衷,张宁告诉记者,“产科给人无限希望,是期盼新生的地方。看着自己亲手接生的孩子,没有比这更令人欣喜的事了。”
然而产科工作也是极其辛劳的。张宁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是“每天都在奔跑,很忙碌”。她解释道:“在医院里,很多一线医务人员都会一路小跑,为的是给病患争取时间。产科医生尤其如此,因为我们抢的是两个生命的时间。产科突发状况太多,有时候根本不容人思考,前一秒孕产妇的各项指标都正常,突然胎心就减速了,或者脐带脱垂、产前出血等,必须紧急手术,而我们随时应战。”
之前一天,张宁刚在仁济医院完成了一台高难度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凶险性前置胎盘可能导致严重大出血、子宫切除、休克等,严重时危及母胎生命,对产科医生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术前周密准备和术中精准操作。幸运的是,在张宁和团队的努力下,手术顺利完成。
就在张宁准备松口气的时候,电话那头传来产安办(医务处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急促的声音:“外院发生一例羊水栓塞,情况危急,需要我们的危重孕产妇抢救团队立即会诊参与抢救!”羊水栓塞是产科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抢救难度极大。张宁来不及喘息,立即投入到新一轮的紧张工作中。最终,在浦东新区妇保所和仁济医院产安办的资源力量统筹安排下,张宁和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以及会诊医院的医生通力合作,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不过,在重症产科领域,收获也非常多,我们和孕产妇之间更多的是双向奔赴。”张宁说。“谢谢你,善良的医生。”很多孕产妇出院后,都会和张宁道谢,其中很多人还和她成了好朋友。
一位孕产妇患者在给张宁的短信中这么写道:你说我们是双向奔赴,那一刻你真的是邻家大姐姐般,温暖人心。心疼你门诊完还要巡查病房,还能记住我们的名字,记住我们的病情,你是守护生命的天使。还有一位患者在小红书上留言:我在术后,宁姐真的是握住我的手在交谈,真的无法形容这能给患者带来多大的安慰和鼓励。
正是这样的双向奔赴,让张宁感到永远充满动力,“就像开足了动力的小马达”。
◇ 参加比赛,最终希望促进临床的进步 ◇
去年张宁参加上海市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危重孕产妇救治”专业组第一名,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6月4日至6日,全国妇幼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北京圆满举行,上海市出征代表队成绩斐然,荣获全国团体二等奖。其中,张宁作为上海市代表队的四名代表之一,在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危重孕产妇救治”项目个人一等奖,以及综合笔试单项奖和操作技能单项奖。
“拿下比赛好的名次,肯定是兴奋的。这个奖项的背后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努力,我代表的是我们整个团队。”张宁说,产科犹如在暴风骤雨中航行,能依靠的唯有过硬的技术和合作默契的团队,因为任何一台手术或者每一个宝宝的顺利诞生都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张宁说,产科虽然温暖,却也是“危机四伏”。她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将产妇从惊涛骇浪中“抢”回。这些年她参与疑难和危急重症孕产妇人抢救、手术或会诊500余人次,涉及严重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宫破裂、脑血管意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等。在生命关头,她和团队用专业知识和高超技艺,给危重孕产妇带来希望。
张宁认为,参加比赛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更是促进临床进步的机会。危重症产妇救治,往往要和死神抢时间,只有产前充分评估产妇的情况,平时勤练“内功”, 才能在术中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护佑母婴安全。“参与比赛,也让我再次深刻认识到身上的责任。”张宁说。
张宁收到过很多锦旗以及感谢信。有一幅孕妈妈产后送来的画,她特别喜欢。里面设计了两个卡通人物形象,一个是穿着白大褂的张宁,另外一个则是刚刚出生的小宝宝。上面还写着:张女神,靠谱!yyds。这是张宁最开心的时刻。张女神或者宁姐,很多孕产妇都那么称呼她,张宁觉得这是一份信任和肯定。
如今,张宁成了附近小有人气的产科医生。产科,是希望的开始,在这里等待新生命的到来。她还积极投身医学人才培养,传承仁济医院的教学传统。张宁觉得,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没有比产科医生更加热血的工作了。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