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游船加入水岸课堂,苏州河上开启红色航程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汽笛声响,一艘游船从苏州河中山公园码头启程,上海市团校青年教师宋明瑶讲起苏州河两岸的人文、生态、创新……7月4日,“解码‘一江一河’,讲好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故事——上海青年红色育人联盟成立暨水岸联动系列课程发布”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活动上正式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水岸联动系列课程,成立上海青年红色育人联盟,组建联盟讲师团。苏州河上的水岸课堂正式开课了。
“一江一河” 水岸联动系列课程升级
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邬斌,共青团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团校党委书记、校长王江,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虞潇浩,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珞出席活动。
2023年,在团市委的指导下,上海市团校与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校企联动,打造“移动团校”红色系列特色课程。去年7月,上海市团校开发并投入使用的“1+5”黄浦江流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主题课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年来累计航行180次,参与体验学员近7000人次。在苏州河流域相关课程开发过程中又延续以往经验做法之外,还将专家学者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程建设中,通过各行业各领域优秀青年讲师的讲解,让青年进一步了解富有“青年味”的母亲河。
仪式上,升级打造的中国式现代化上海实践水岸联动系列课程正式发布,课程分为“1+5”黄浦江流域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主题课程和“1+5”苏州河流域“光荣之城 人民城市”主题课程,共12门,课程更凸显“在船说岸、离船登岸”的特征,创新红色教育新载体,打造城市红色文旅新名片。
与会嘉宾依次上台点亮各自所辖区域,成立上海青年红色育人联盟,组建了联盟讲师团。讲师团成员组成丰富,既有上海市团校教师,有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各大展馆宣讲员,也有来自沪上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少先队员等。上海市团校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发挥联盟育人的聚合效应,为推进实施“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和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凝心聚力,进一步做好做实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工作,共同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职责。
现场教学 坐游船感悟苏河红色故事
迈出华东政法大学的交谊楼,水岸课堂就已经开始了。“75年前的5月25日,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陈毅将军率领部队进驻上海的第一宿营地,就是我们身后的华政交谊楼……”现场教学主讲人之一、上海青年红色育人联盟讲师团成员沈洁将故事娓娓道来。这名95后是久事旅游浦江游览的服务领班,自加入公司接待团队和红色宣讲团队后,她在宣讲过程中探寻着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着城市的脉搏和温度。
少先队员、党员青年一行跟随主讲教师来到苏州河中山公园码头,登上了游船。从中山公园码头至昌化路码头,本次体验的课程是“1+5”苏州河流域“光荣之城 人民城市”主题课程的总论课——《光荣之城:苏河红色激荡开启新征程》。该课程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整合苏州河两岸红色资源,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故事,带领学员深刻学习领悟党的初心使命和伟大建党精神,深刻理解把握上海之所以成为光荣之城以及人民城市理念背后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激励学员赓续光荣传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随着游船航行,学堂湾、上海自来水厂、上海造币有限公司、曹杨路桥、梦清园,以及苏州河治理的故事逐步呈现。在讲解过程中,青年讲师会不时看向窗外之景,适时改变语速,“船航行的速度不一,我会结合游船外路过的景色讲解。”课后她与记者分享说,希望通过课程让更多人感受到苏州河的变化,望得到水,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
据悉,此次“解码‘一江一河’,讲好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故事——上海青年红色育人联盟成立暨水岸联动系列课程发布”活动也是上海市团校聚焦主责主业,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凝聚各合作单位育人力量,整合更广泛的红色文化育人资源,开门办团校实践成果的展示。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周胜洁/文 吴恺/图、视频
编辑: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