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不再是“老年病”!上海专家发布局部晚期直肠癌TORCH方案
2024-07-09 上海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广兆

肠癌是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且发病率不断攀升。在上海,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肿瘤发病排行榜前列。7月9日,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悉,由该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大肠外1科主任徐烨教授牵头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TORCH研究)证实,通过“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的全程新辅助治疗(iTNT)”方案,可有效提升局部晚期直肠癌退缩疗效,肿瘤完全缓解率超过50%,有望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实现“保肛”治疗的新选择。

研究显示,2000年到2013年间,50岁以下的早发性大肠癌发病率增长了将近22%。按照这个趋势估计,预计到2030年,青年肠癌将占结肠癌的11%和直肠癌的23%,而“这个病,吃太好、动太少”是主要原因。

“目前,随着诊治技术的发展和早期发现率的提升,肠癌的疗效取得显著提升。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7.65%。”肿瘤医院大肠外1科主任徐烨教授表示,然而,临床上仍然有部分肿瘤发生位置低、距离肛门较近的直肠癌患者,面临着手术根治难以保留肛门的困境;此类患者如果已经发生局部进展,保留肛门的难度将会更高。一旦无法保肛,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将受到巨大影响。

“近年来,以放射治疗联合化疗等全程新辅助治疗模式,已经显著改善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成功将肿瘤完全缓解率从10%提高到了30%,”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主任章真教授表示,“这种全程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已经不再局限于减少局部复发率,而是聚焦于提高患者器官的保留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如何在现有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器官功能保留,有待医学界的继续深入探索。”

对此,章真教授、徐烨教授联合国内多家中心开展了一项“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和特瑞普利单抗”全程新辅助治疗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的II期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TORCH研究)。相较于传统放疗,“短程放疗”可通过高精准放射治疗缩短治疗周期。该研究则采用“短程放疗联合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模式,探索其用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比较该模式下放疗与药物治疗两种联合顺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辅助治疗后,近40%的患者获得非手术治疗机会,保留器官功能潜力显现。

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这项联合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研究结果在国际肿瘤学领域顶尖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刊发,影响因子达42.1。《临床肿瘤学》副主编Andrew H. Ko教授评论说:“该研究取得的良好结果将激励更多免疫联合治疗模式在MSS型直肠癌的临床探索,尤其是对于希望获得非手术治疗机会的患者。”

在此,专家指出,以前年轻人往往认为大肠癌是中老年病,大多是症状比较典型了才到医院就诊,但此时确诊的大肠癌60%属中晚期。“针对大肠癌的病因进行预防。”专家提醒,首先,合理、均衡的饮食非常重要。摄入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素的食物是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避免高蛋白、高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摄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此外,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肠癌。大肠癌在发病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部分人群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当出现明显的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进展至中晚期。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通讯员 王广兆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返回上页 回到首页

青年报社 版权所有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 / 61177827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测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