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评丨给世界一个看见中国的机会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这个夏天,你是否感觉身边拿着手机拍、拍、拍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这不是错觉,一波又一波的海外游客正在路上。
“China Travel”是2024年社媒的热门词,在tiktok上,与这个词条相关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7亿,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满足于在屏幕里看中国,背上行囊,目标China。
一个真实的、鲜活的、开放的中国,正展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2021年,曾经出版过《维吾尔假新闻的终结》一书的法国作家维瓦斯,联合了另外17位专家合作主编了《开眼看中国》一书。这本书以详实的史料、确切的分析及数据,去还原一个更为真实的中国。可惜这本书在欧洲民间并没有引起注意,反倒引来西方媒体、政客对作者们的攻击,可维瓦斯依旧坚信:“真相如一株顽强的小草,在墙壁与道路的水泥裂缝中成长。”
短短3年之后,这棵小草以维瓦斯没有想到的方式野蛮生长,在144小时免签政策的助力下,海量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出入境管理局忙得不亦乐乎,今年上半年,通过免签入境的游客数量达到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90%。
去年当“China Travel”热潮尚未彻底爆发时,已经有不少国外旅游博主踏上了中国之旅。他们的中国旅游攻略对于后来者帮助很大,而他们提出的一些难处,例如支付障碍,中国也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优化,张开双臂拥抱四海来客。
讽刺的是,那些博主收到最多的私信,居然是“你到底收了中国政府多少钱”“你是否一直被监控着”之类的蠢问题。可如今这种问题已经被那一声声“Wow”的惊叹所淹没,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完全冲破了很多海外游客的固有认知。整洁、有序、便捷、智能、安全等感受,不断刷新着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他们在北京、西安体验古都魅力,在重庆的山峦、高楼间感受8D城市,在上海、杭州沉浸于智能化都市的乐趣。一些女博主在深夜探究中国的城市,以证明这里有多么的安全,让她们感到“威胁”的是夜宵。
“city不city”这个洋词,如今变得“中里中气”,甚至已经火到了外交部记者会上。信息带来的反差感,让海外游客惊叹于中国城市的现代化,但这只是“China Travel”的开篇。当游客们与中国的老爷爷老奶奶们一起在公园打太极,在老师傅手下体验正骨、针灸、火罐,当他们提起毛笔在白纸上泼墨,小心翼翼剪着窗花……才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老百姓的友善、谦和与包容。很多资深博主已经开始“二刷”“三刷”,他们把目标放在中国的农村,放在山川之间,泱泱中华有着太多值得探秘的魅力。
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在这一波“China Travel”格外显眼。近日,多位参加“知·行中国”活动美国高校学生中国学子一起探访了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一位美国青年看着望不见边际的集装箱,不禁感慨这样的自动化码头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青年人更容易打破旧认知,开眼看中国,青年人之间也有更多共同话题、共同爱好,通过跨国交流也有利于让更多青年人成为志同道合者,一起坚持全球化、多元化,去创建这个世界的未来。
通过信息茧房、媒体霸权把中国抹黑成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度,堪称二十一世纪最大的阴谋之一,这个阴谋却被“China Travel”热潮逐渐击破。有人说,提出了144小时免签政策的人配得上“单开族谱”,而这背后显示的是中国的大国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开放。因为自信,所以包容。因为自信,我们愿意把真实的中国展现给世人,并持续追求高质量发展,让我们的人民和世界人民一起共建共享。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张逸麟
编辑:周晓 陆天逸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