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夜的晚风中歌一曲,妙哉!
在黄浦江畔歌唱的人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爱乐之城”。受访者供图
青年报记者 蔡娴/文、图(除署名外)
随着魔都夏日气温不断攀升,当告别白天的酷暑难耐,到了夜晚,江边的凉风最是得人喜爱。世博滨江像是夏夜上海的“世外桃源”,有亲水平台可以欣赏浦江风光、有绿道和骑行道可让漫步骑行皆相宜。但最特别的,还有黄浦江畔的“爱乐之城”正伴随夜色缓缓登场。
露天KTV
想唱就唱的“爱乐之城”
周末的晚上,沿着世博轴一路走到滨江的世博庆典广场,这里聚集了不少来纳凉散步的市民和参观打卡的游客,人气不输隔壁“梅奔”正在上演的刘德华演唱会。“爱你一万年,爱你经得起考验,飞越了时间的局限,拉近地域的平面……”越往江边走,动情演唱的歌声越清晰,不过这歌声并不是来自于刘德华,而是在世博庆典广场上的街头音乐人十分应景地开启了“华仔专场”,你一首《忘情水》,我一首《冰雨》暗暗较劲,远处还有“周杰伦”“林俊杰”轮番斗法……光环灯一打,三五工作人员围绕的流量主播正在激情开唱,周围的路人被眼前的热闹吸引,骑行者也踩下刹车一看究竟,人越聚越多,甚至还能看到有人应援,俨然一副路边歌会的架势。
不过,再从世博庆典广场沿着滨江走到世博公园的港机,同样是音乐人齐聚的这一头一尾,完全是两副光景。越往里走,行人越少,而音乐表演形式却越发多元了起来。
表演者在江畔自得其乐。
记者看到了站在树影下唱着《男孩》的00后小伙卞华君,在他面前为其捧场助威的观众在人群中有些特别,因为他们都穿着衬衫西裤。上前一番打听才得知,他们都是在世博板块工作的房产销售,晚上八点才刚刚下班,还没来得及换下工作服,就忙不迭地呼朋引伴,带上零食小吃饮料来到世博滨江开唱,他们之间的氛围更像是一次露天KTV,轻松、自在、随性而唱。
卞华君已经在上海做了四年的房产销售,平时工作时间长压力大,一度是朝九晚九的工作模式。去年年初,偶然来到这里的他,发现有人在江边唱歌,当时人还不多,感觉氛围很好,让爱好唱歌的他顿时心动。于是,他花了七八千元购置了一些简单的设备,也开始在江边路演。
即便是身为e人的卞华君,最初一个人来到这里演唱时,也会觉得尴尬和不自在,“当时会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关注有多少人在听?他们喜不喜欢我的演唱?”经过两三个月后,他才渐渐适应了路演的感觉。“唱完就轻松了。”卞华君说,来这里唱歌就是为了解压,基本每周都会来这里唱上两次,现在越来越自信的他觉得“人越多越轻松”。
刚下班的房产销售来听卞华君唱歌。
卞华君喜欢唱毛不易、梁博的歌,虽然,他在选歌上不会为了刻意讨别人欢喜而唱,但他喜欢选“励志一点”的歌,“唱这些歌一方面是鼓励自己,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鼓舞到来听我唱歌的人。”
来到滨江成为“街头艺人”的人员十分多元,并不仅仅是年轻人。有一个人坐在江边,手拿麦克风对着手机静静吟唱的阿姨,也有投入吹奏着萨克斯的老两口,还有即便唱得荒腔走板也不影响对音乐热爱的爷叔……在偌大的世博公园里,每个人都互不影响,自由诠释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组成了这江边的“爱乐之城”。
因音乐而相遇
50后与05后同样青春
在音乐的世界里,当50后遇到05后,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记者在滨江步道上邂逅了一个在合奏尤克里里的音乐社团,乍看以为都是年轻人,差点没发现其中正潇洒击打着西非乐器卡宏鼓的,竟是一位67岁的时髦奶奶。扎着马尾辫,头戴鸭舌帽和大墨镜,身穿潮牌服饰和热裤,脚踩帆布鞋……奶奶不仅打扮入时,心态也十分年轻,自如地与团友们交流着弹奏上的配合,融入年轻人之间毫无违和感。
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肥猫”奶奶(左一)让人完全猜不出年龄。
奶奶身型苗条却自称“肥猫”,原来,奶奶曾因为生病变胖,也是因此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学习乐器,用音乐疗愈自己。奶奶说,如今学了两年,不仅会自己扒乐谱,还会拍视频玩抖音,每天都过得快乐充实,“因为学习音乐,弹奏乐器,我感觉自己变年轻了,也让我觉得,原来我这个年龄还有用。每天学一点东西,录首歌,挺有成就感的。”
有趣的是,在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才是新手,年龄最小却是“资历”最深的。05后的仇仇玩琴已有五六年了,刚完成高考的这位准大学生虽然年纪小,却已是大家口中的“大佬”,是在场公认琴技最好的一位。仇仇说,自己之前一直在社团群里潜水,高考完终于可以来参加线下活动,觉得和大家一起玩更开心,她还会录制跟练视频,帮助大家一起练习。
他们带着简单的设备,连音响都是团友涛涛用巧手修好的二手音响,但它创造的快乐却并不简单。“不论琴弹得怎么样,我们的目的就是开心。”涛涛告诉记者,他们常常会在周末晚上约在这里练琴,“尤克里里比较阳光,比较适合大自然,所以我们喜欢到户外来弹琴。”之所以选择世博滨江,是因为这里不仅地理位置便利,且远离居民区不会扰民,还有赏心悦目的浦江夜景,最重要的是,拥有包容的环境,可以让大家好好享受音乐聚会。
在音乐里成为朋友
谁都能当“主唱”
高先生和谢女士是附近的居民,小两口一直很喜欢这一带的氛围,经常会在晚饭后骑车到这里散步遛弯。谢女士告诉记者,从疫情结束之后,这里的文艺气息变得越来越浓,她看到从最早的直播唱卡拉OK,到渐渐有乐团表演,形式越来越丰富,最近她还看到有玩Cosplay的Coser来这里跳舞拍视频。这里的一切自由发生,正让这个夏夜变得越来越有趣。
表演中的Time Zone乐队。
两人一路散步走到了世博公园的“港机”位置,Time Zone乐队一首轻快的《简单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两人来到乐队表演区域前停下脚步静静欣赏。一曲唱毕,自己也玩乐队的高先生示意想加入表演,和乐队简单沟通后,便合作完成了一首歌的表演。高先生说,他已经有过好多次这样的即兴发挥,如果碰到自己喜欢的表演,就会一起玩。高先生说,在自己的乐队中担任的是吉他手,但在这里,他也可以成为主唱。在自由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可以勇敢尝试,并不设限。
Time Zone乐队的鼓手李烨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音乐交流在这里很常见,乐队也很鼓励和欢迎这样的互动,“路过的人能驻足观看表演,对我们来说,大家就像朋友一样,可以放松地交流互动。我觉得街演,大胆自信很重要。”不过,李烨也发现,对于路人来说,要跟上现场乐队的节奏可能会有点难度,“有些人跟着音乐伴奏可以唱得很好,但是跟着现场乐队就不知道该怎么衔接,这是需要练习磨合的。换言之,街头表演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锻炼自身能力的。”
街演注重现场互动,所以在准备歌单时,也会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选曲上会找一些观众耳熟能详、能引起共鸣的歌,除了自己准备的部分,还会留出一部分把选择权交给观众,让他们现场点歌。”这对曲目储备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常常练习,在李烨看来,大家都是喜欢音乐才聚到一起,所以坚持很重要,乐队几乎每周末都会来这里表演,除非受天气影响。一般来说,他们的表演时间在天热的时候会选在晚上,天冷时就改到中午。
江边“隐藏”的观演胜地。
人多的时候能聚集百来人,人少的时候可能一个观众都没有。乐队拥有丰富的演出经验,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对他们而言,都是“小场面”,最重要的是自己享受其中,“如果中途遇到下雨就调整到附近的亭子里,没有观众我们就当自己练习,完全是很放松的心态。”因为是乐队,他们的设备很多,加起来可能有一个成人的重量,每次运输都不容易,要推着小推车从数百米远的停车场搬过来。“很累,但是没办法,我们喜欢,就不觉得辛苦了。累并快乐着。”李烨笑着说。
乐队成员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能适应街头表演的,李烨告诉记者,00后的主唱就有些内向,不擅长和陌生人交流。但即便是i人也不成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她不再害怕街头,可以自如地进行演唱。大家分工合作,搞气氛的活就落到了李烨的头上,“我们虽然在黄浦江边,但这里也有可能会有美人鱼,谁知道呢?下面一首《美人鱼》送给大家……”为了让现场的气氛活跃起来,在介绍曲目时他就常常需要运用一些幽默感。
在特定节日,乐队也会相应去设计一些主题。比如,他们在儿童节的时候会唱《听妈妈的话》《勇气大爆发》《小跳蛙》给小朋友们听,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围观,也有会乐器的孩子加入他们的表演。和小朋友们的合作很有趣,这也让儿女双全的李烨期待,未来能组成家庭乐队来进行表演,“我教女儿打鼓,太太教儿子弹琴,等他们长大一点,希望有机会一起来表演。我觉得小朋友们也需要这样的舞台,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信。”不过,可惜的是,上海这样的地方并不多,李烨也期待城市里能出现越来越多这样自由的街头音乐空间。
Time Zone乐队的表演区域靠近港机塔吊,沿着楼梯走上塔吊二层,记者还意外发现,塔吊上“藏着”一处观演胜地,这里不仅可以从高处凭栏远眺浦江夜景,在面向“梅奔”方向的一侧,还可以一边欣赏江景一边俯瞰乐队演出,别有一番意境。
青年报记者 蔡娴/文、图(除署名外)
来源: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