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青少年美育,暑期在群艺馆“走进艺术之门”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随着暑期的来临,传统的“走进艺术之门”系列活动今天在上海市群艺馆拉开帷幕,上海市群艺馆也切换到“青少年模式”。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社会大美育格局的重要一环,“走进艺术之门”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暑期活动,在青少年美育中扮演重要角色。
“走进艺术之门”主要由展览和艺术大课堂组成。今年的展览主要是在群艺馆举行的“昆虫记——探索‘虫’林秘境,奇趣昆虫互动体验展”。展览带着孩子们走进一个奇趣横生的昆虫王国“立体书”里。这是由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经典著作《昆虫记》改编的《昆虫记:立体书》的展呈。《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展览挑选书中的蚂蚁、螳螂、蟋蟀、蝉等数十种生活中熟悉的昆虫通过图文、音视频、模型展示、野外场景还原等多维方式,展示缤纷各异的昆虫种类,还原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
为了让展览更立体和多元,此次策展方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的以昆虫为主题的系列公教活动,包括美国奥本大学生物学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葛致远为大家讲述身边的“夏日虫趣”,果麦文化《昆虫记:立体书》编辑三三带来的“虫虫总动员——《昆虫记立体书》阅读分享会”,以及昆虫纸雕、棕编蚂蚱等互动体验课;联动“走进艺术之门”艺术培训课程推出昆虫主题陶艺创作和手绘绘本课程;联动8月3日即将举行的明信片集市,推出“昆虫真‘邮’趣”的主题集市活动;大家可以逛集市、听讲座、写联名明信片,会会同好,让昆虫和邮品来一场“奇妙相遇”。
“我们每推出一个展都会有一系列的规划和布局,暑期为孩子们策划的立体书展览是我们展览的一个方向,自去年恐龙展受到孩子们欢迎之后,我们今年延续了这个方向,后续也会持续做下去的。‘走进艺术之门’这样一个大平台可以让我们不同类型的昆虫系列活动尽情‘驰骋’,不同内容互相破圈叠加,发挥1+1>2的效能。”策展人周蓓丽介绍,“我们希望‘多剑齐发’丰富孩子们的感知,‘勾起’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艺术培训课程也是“走进艺术之门”的重头戏之一,每年报名都要拼手速,今年暑期艺术培训课程有19门课程(包括短期夏令营)较去年有所增加,“我们相当重视跨学科融合、通识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交汇。”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徐皓对记者说,“不管什么课程,我们都希望有趣,希望孩子们是来玩的,在玩中学,用手、口、耳、眼来体验文化艺术。不能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又来‘上课’。”不仅有与《昆虫记》展联通的主题手绘绘本和陶艺创作,还有“经典咏流传——中华古诗文咏唱”“越趣夏令营”“沪韵体验课”“阿卡贝拉体验营”“花样跳绳启蒙”“电影通识与配音艺术”等。“我们以后会进一步进行学科融合,让孩子们觉得艺术不仅有趣,还和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才会感兴趣,真正走进艺术之门。”
艺术培训课程受到大众欢迎还因为有院团和机构优秀的老师和大咖加盟。“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者,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徐蓉出任18日开班的“沪韵体验课”老师,繁重的演出之余,她长期从事青少年沪剧传承工作,从“赏戏团”到“走进艺术之门”她倾注了对沪剧传承的热爱;“越趣夏令营”则是由越剧院的两位优秀青年演员沈歆雯和沈艳联袂出任老师,阿卡贝拉体验营是由上海阿卡贝拉中心教育主任、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男高音陈昊立担任,“小校场年画的艺术探索与实践”由上海市中级工艺美术师费俞担任。
据悉,“走进艺术之门”开办于2014年,是上海市群艺馆寒暑假期间开展的集青少年培训、展览、讲座、电影、互动活动等于一体的美育品牌项目,经过十年的不断拓展创新,已成为深受家长和孩子们喜爱的品牌活动,同时,市群艺馆也成为孩子们假期的好去处。
上海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对青年报说,社会大美育是一个庞大工程。现在暑期,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和上海老年艺术大学都暂告一段落,上海群艺馆便切换到“青少年模式”,1万多平方米的硕大馆舍都向青少年开放,让孩子们感受到夏令营式的美育体验。而青少年美育也是社会大美育的重要组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郦亮/文、图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