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共卫生领域营商环境再升级!上海如何做好“店小二”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在上海,公共卫生监管领域覆盖了本市5万多家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包括35000余户公共场所,17000余户用人单位,近千户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和在华责任单位,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各个方面。记者7月16日从市卫健委走访消毒产品生产企业时了解到,为了优化营商环境,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始终以“店小二”的服务意识,持续推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管优化措施。
涉水产品卫生许可“一取消一免除”
今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通过专题研讨、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等方式深入开展调研,了解企业诉求,将优化民生企业的营商环境的有效措施,再扩大,再优化,着力推进公共卫生领域营商环境再升级。
据介绍,本市通过行政审批服务优化再升级,实施涉水产品卫生许可“一取消一免除”。
首先,对六种涉水产品取消卫生许可专家技术审查环节。取消聚丁烯类(PB)、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类(AS)、尼龙(PA)、聚碳酸酯(用于蓄水容器)等4种塑料类输配水设备,橡胶类输配水设备,以及水处理材料中的陶瓷类滤芯的专家技术审查。
同时,免除部分涉水产品卫生许可生产现场审核环节。涉水生产企业在一年内曾通过生产现场审核,且此次申请许可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未发生改变,免于该产品的生产现场审核。
两项举措切实缩短了相关涉水产品获得批件的时间,有利于产品尽快生产上市,为更多企业在本市加工生产,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本市经济发展。
公共卫生“无事不扰”
据介绍,为了做到“无事不扰”,一是减少对量化分级为“A”级公共场所的监督频次。根据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结果以及监督管理情况,对量化分级为“A”级的公共场所,且前两年未被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行政部门)处罚的,当年不纳入公共场所随机抽查名单。
二是减少对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秀”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频次。根据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周期内的综合评价情况,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企业,许可延续当年不纳入消毒产品生产企业随机抽查名单。
三是减少对消毒产品抽检合格企业的抽检频次。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周期内连续两年抽检合格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当年不再对主要原料、有效成分,或杀菌因子相同的产品进行抽检。
此外,减少对获得“上海市健康企业”称号用人单位的监督频次。结合本市“上海市健康企业”验收评估结果,用人单位获得“上海市健康企业”称号的,获得称号的次年、且未出现退出情形的不纳入职业卫生随机抽查和抽检名单。
据悉,四项“无事不扰”的监管模式实施后,减少了对守法诚信企业监督或抽检频次,可以让诚信守法企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和经营中,也让行政执法部门将更多监督力量集中到高风险领域。
审批办理时限由20日缩短为6日
近年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始终以“店小二”的服务意识,持续推出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监管优化措施。
本市已全面施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的“告知承诺制”。目前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许可事项100%可通过告知承诺方式的办理,审批办理时限由20日缩短为6日。对注册在浦东新区和奉贤区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若选择告知承诺方式申请卫生行政许可,符合要求的可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企业可立即安排样品生产和送检,大大加快产品上市速度。
此外,本市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自查机制,制定企业合规指引表单,引导企业开展规范自查,提升自律能力。全面实施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监督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应用于随机抽查、许可延续、信用监管等方面,激发企业的自律积极性。通过推行诚信监管措施,近几年本市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
编辑:张红叶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