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更好的自己,上海邀养老护理员子女参加“守‘沪’童心”暑期成长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功能再多,最根本的还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提供温暖的回忆与幸福的感受。
当别的家长可以陪伴子女过暑假时,有这样一群养老护理员坚守在上海,为无数老年人带去了温暖和关怀。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上海市儿童福利基金会联合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举办了面向本市随养老护理员来沪生活,以及假期来沪与养老护理员团聚未成年子女的“守‘沪’童心”暑期成长营。
在梦想启航日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一场生涯探秘与高校访学
开营首日,孩子们换上成长营营服、背上小书包、戴上帽子,满怀期待地坐在教室里。“原来乐高积木有这么多学问!”“世界上竟然有十六种人格!”营员们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十六维人格,学习用心理学的方法探索自身职业兴趣与潜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孩子们慢慢熟络了起来。晚餐过后,是成长营每天必备的沪语时光课程,“笃笃笃,卖糖粥,三斤核桃四斤壳……”等经典的沪语童谣学唱声回荡在教学楼里。结合上海城市历史的沪语童谣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对上海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为了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学习的意义”,并向他们展示上海这座国际大都会中蕴藏的无限职业机遇,成长营带领孩子们实地走访了上海多家企事业单位。孩子们化身为创意游戏策划师、小小餐饮管理者、蓝骑士体验者、公安禁毒科普馆的小小禁毒员,每一次的职业体验都是他们对多元职业世界的生动触摸。
成长营还带领孩子们走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为他们搭建连接现实与梦想的桥梁。
为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成长营联动网安、检察院等开展了科普讲座。同时聚焦防范网络诈骗与抵制网络欺凌,开展沉浸式心理剧表演和儿童议事会,鼓励孩子们发声,通过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携手制定《未成年人网络安全行为公约》。
来一次魔都建筑可阅读
海派文化之源City walk与亲情体验日
成长营精选了载入联合国《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中“建筑可阅读——海派文化之源”参观点,带领孩子们走进上海的历史深处,生动展现上海的过去与现在,揭开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渊源、精神风貌和独特品格。
孩子们还参访了养老机构,在开展职业体验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辛劳与不易。
结营当天,养老护理员们也被邀请到了成长营。成长营特别请来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中教育的校长,针对非本地户籍子女就学、升学等问题,开展政策和案例分享、现场答疑互动,拓展养老护理员家庭就学、升学资源信息。成长营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还开设家庭教育指导锦囊妙计课堂。成长营嘉年华暨结营仪式上,上海市第一届百佳养老护理员代表与孩子和家长们分享了深耕养老护理行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我们希望能用‘守‘沪’童心’这样的项目表达对养老护理员的感激之情,增进孩子对父母职业的理解,希望能让他们感受到上海的温度。”市儿童福利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了项目发起的初衷。
本次暑期成长营以“心理关爱+”的模式贯穿全过程,通过丰富的课程和主题活动,提升养老护理员子女内驱力和社会融入能力,强化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增强孩子们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帮助他们更好地健康成长。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范彦萍/文、图
编辑:梁文静
来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时青年报
- 相关推荐